閃電評論丨山東暑期文旅的“新”字訣

暑期過半,齊魯大地的文旅市場熱度不減反增。

從博物館裡的VR數字展廳到“美食爭霸賽”的煙火氣,從星空下的夜爬山路到海面上的觀光航線,“文化避暑遊”“味蕾遊”“夜遊”,山東文旅正以一連串“新”動作,將高溫天氣轉化爲消費活力,讓傳統文旅資源煥發出新生機。

新場景,讓文化在清涼中“熱”起來。夏季高溫讓人對戶外望而卻步,山東用“文化+科技+避暑”的組合拳,打造出一批沉浸式清涼場景。山東博物館40天接納觀衆66.67萬人次,日均1.6萬餘人次的熱度,印證了“文化避暑”的魅力——恆溫26℃的展廳裡,“大偵探福爾摩斯”特展與敦煌VR體驗相映成趣,青少年在數字空間裡觸摸歷史;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裡,三星堆VR體驗展讓孩子穿越時空,軟陶非遺展則讓傳統技藝有了年輕表達;德州齊河的《大河上下》更以3000噸數控水幕重現黃河故事,水陸兩棲舞臺讓觀衆在水霧中讀懂齊魯精神,暑期場場爆滿的上座率,彰顯着文化場景創新的吸引力。

這些場景創新,打破了“文化只能遠觀”的刻板印象。就像紅葉柿巖旅遊區的“奇幻聊齋”劇場,用水霧與光影讓蒲松齡筆下的狐仙“活”起來,遊客在清涼山水間與經典IP對話,傳統文學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新業態,讓消費在體驗中“嗨”起來。美食與旅遊的碰撞,能迸發出怎樣的能量?山東用“味蕾遊”給出答案。7月底啓動的“好客山東·美食爭霸賽”,讓濟南的魚、淄博的燒烤成爲流量密碼——濟南融創文旅城的“yu”字優惠票賣出3.15萬張,淄博博山北門裡美食城4天迎客近5萬,特產與美食銷售額突破130萬元。一串燒烤裹上地域風情,一碗魚湯飄出齊魯韻味,美食從餐桌躍變爲文旅經濟的紐帶。

夜間經濟的升級則更顯巧思。臺兒莊古城與青島啤酒節聯動,“海派狂歡”和“運河史詩”碰撞,7月份景區遊客量較6月份上漲35%;沂蒙山龜蒙景區推出22℃的“星空夜爬”,遊客在熒光山谷中探秘,停留時間較日間延長一倍半;日照劉家灣趕海園的“千燈之夜”,用光影秀與月光趕海編織出海岸嘉年華……新業態把“晝伏夜出”的避暑需求,轉化爲實實在在的消費力。

新機制,讓品質在協同中升起來。“海上看青島”異軍突起,藏着機制創新的智慧。從“小散亂”到年接待量突破200萬人次、同比增長107.8%,成爲如今的“全國樣板”,“海上看青島”的蛻變得益於“五統一”機制與“三重保障”體系推出。文旅列車的流動創新同樣亮眼。“齊魯1號”每日穿越11市,非遺手藝人在車廂展演魯繡,美食車廂每月更新臨沂糝湯、淄博燒烤,遊客在涼爽中“人在畫中游”。“交通+文化+美食”的融合機制,正是山東文旅從“點上出彩”到“線上成景”的縮影。

新場景、新業態、新機制,山東暑期文旅的“新”字訣,本質是對“好客山東”的深刻詮釋——既尊重遊客避暑的剛需,又滿足體驗文化的渴望;既守住齊魯文化的根脈,又善用科技與創意的翅膀。(文/張凱麗)

閃電評論,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