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主題前瞻】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訂單潮”,多位頭部選手斬獲大單
【今日導讀】
【主題詳情】
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訂單潮”,多位頭部選手斬獲大單
媒體報道,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訂單潮”。記者注意到,近期多位頭部選手不約而同地斬獲了大單,前有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分食”總預算1.24億元的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採購項目,後有優必選中標總預算9051.15萬元的機器人設備採購項目。拉長時間線看,截至8月4日,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智元機器人中標9個項目,宇樹科技中標68個項目,優必選中標16個項目。中標數量接近或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開源證券研報指出,一級市場看,國內具身智能企業融資呈現“規模激增、軟硬件佈局”的特點。硬件與軟件領域協同發力,硬件端聚焦人形機器人本體及核心零部件,軟件端側重具身智能算法與系統開發,形成覆蓋“零部件+整機+算法”的全產業鏈佈局。二級市場上,頭部企業的資本化動作持續提速,正帶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以宇樹科技啓動上市輔導、智元機器人通過收購上市公司股權實現資本化突破爲標誌,行業掀起資本化熱潮。若後續產業支持和補貼政策落地,我國有應用場景和全產業鏈的優勢,將帶動機器人產業進入第一個高速發展期。場景爲王,零部件供應鏈充分受益。
上市公司中,福達股份持續關注人形機器人產業的迅速發展,將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業務定位爲未來的戰略業務,因此專門組建了產品研發團隊,併成立機器人事業部,現已成功開發出人形機器人行星減速器產品,並完成臺架試驗。福立旺利用在精密金屬製造方面的技術積累和研發能力向人形機器人靈巧手微型絲槓、腱繩、靈巧手彈簧、防鬆脫金鋼防滑止滑墊片等零部件方向轉型,通過向人形機器人零部件市場轉型構建公司新的增長點,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公司設立福立旺精密智造(蘇州)有限公司作爲承載人形機器人零部件製造的項目主體,該項目投資10億元,於2025年5月8日開工建設。目前微型絲槓正處於研發送樣階段,客戶目前也在有條不紊對接中。長華集團在投資者關係活動中透露,公司2024年年底生產出行星滾柱絲槓樣品,2025年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成功生產出新的迭代樣品並送樣檢測。
我國衛星互聯網低軌衛星發射成功,國內商業航天進入加速階段
據媒體報道,近日,我國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7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前,7月30日,我國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6組衛星發射升空。兩次發射進一步驗證了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的高密度發射能力。
方正證券認爲,隨着星網新領導層的到位,星網低軌05組衛星的發射有望成爲關鍵節點,後續發射及招標進度將大幅提速,加速迅速邁入百箭千星時代。
公司方面,北斗星通主要提供衛星導航芯片模組、天線及高精度數據服務,構建智能位置數字底座,只要有位置需求的地方都需要用到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公司是經北斗系統主管部門授權許可、專門從事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運營服務業務的運營機構。西測測試爲參與衛星產品的相關客戶提供測試服務,例如已公開披露的火星探測器等測試服務;公司在航空領域的客戶較多,服務範圍涵蓋航天、航空、兵器、船舶、電子、民用飛機等多個領域及行業。
上海市國資委:推動國有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上海市國資委8月4日表示,將圍繞加大前瞻性、戰略性、顛覆性技術攻關力度,推動國有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進一步落實《上海市支持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增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措施》中的相關政策,強化與各類所有制主體的開放協作,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更好服務上海深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自“併購六條”後,上海市便持續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在3月25日,上海正式發佈國資併購基金矩陣,總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將聚焦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和本市重點產業領域強鏈補鏈,發揮國有資本引領帶動作用。開源證券中小盤團隊認爲,在這一戰略佈局的推動下,上海國資國企有望引領新一輪併購整合浪潮,將涵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航空航天、文旅消費等領域。
上市公司中,上海機電屬於上海國有企業,與德昌汽車電氣有限公司合資創立的動界智控(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動界智控”、“公司”)首次登臺,帶來其革命性的人形機器人及具身智能關鍵硬件模組產品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華建集團深耕下沉上海和長三角市場,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綜合運用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以“在線、平臺、AI、數據”爲主線,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
頭部企業紛紛加碼佈局該工業+AI領域
近段時間以來,頭部企業紛紛加碼佈局“工業+AI”,促進大模型、智能體等與行業經驗深度耦合,驅動工業智能化進階。
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兩化融合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點》,會議提出,以工業智能體爲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工業應用,帶動工業數據集、工業大模型的創新迭代。IDC中國高級研究經理崔粲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有更多高價值場景智能體應用落地和複製。伴隨更多智能體的應用,預計到2028年,中國工業企業AI支出將達到900億元。
上市公司中,雲鼎科技與合作伙伴持續深化大模型技術在工業應用的合作,聚焦能源行業,解決行業痛點和難點。截至目前,已累計孵化120餘類成熟場景,覆蓋煤炭、化工、電力、鋼鐵、油氣等行業,並已完成自有L1大模型迭代升級,在70餘家單位落地應用。2024年,公司簽訂AI業務合同金額達2.56億元。公司工業大模型規模化推廣至皖北煤電、華能煤業等30餘家外部企業,承建2個AI訓練中心,實現自研場景能力外溢;承建ETT蒙古國輸煤和選煤廠EPC項目,爲亞洲最大煉焦煤選煤廠提供服務,智能洗選解決方案首次出海。新時達以AI驅動,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電梯雲、EOCD、數字化改造工具的服務能力,實施全球化大客戶戰略。東土科技持續推進工業操作系統、工業AI等新興業務佈局與行業應用研發,鞏固工業網絡業務優勢。
爲AI算力發展注入全新活力,這類創新技術另闢蹊徑
據報道,以存算一體技術爲代表的創新技術,正爲AI算力發展注入全新活力。在主流CPU、GPU不斷突破的同時,存算一體等新興技術另闢蹊徑,有望打破現有計算瓶頸。
在馮·諾伊曼架構之下,芯片的存儲區域和計算區域是分離的,計算時,數據需要在兩個區域之間來回搬運。 隨着神經網絡模型層數、規模以及數據處理量的不斷增長,“數據搬運”已經成爲高效能計算性能和功耗的瓶頸,業內俗稱“存儲牆”。存算一體技術是指將計算邏輯直接嵌入到存儲單元中,使數據在存儲器內完成部分或全部計算任務,從而減少數據在存儲器與處理器之間的傳輸。光大證券指出,在人工智能、邊緣計算、數據中心、生物醫學和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存算一體技術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未來,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存算一體技術有望在更多應用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相關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上市公司中,深桑達A自主研發了專屬雲平臺軟件CECSTACK、服務器虛擬化軟件CeaSphere、新一代超融合產品CeaCube以及存算一體機等核心產品,建立了基於雲原生技術架構的完整雲產品體系,爲客戶建設高安全算力基礎設施。傑創智能常青雲AI超融合一體機提供集計算、存儲、網絡與AI算力(CPU+GPU)於一體的軟硬件解決方案,專爲AI應用及高性能計算設計。羅普特依託自身研發基礎與多個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科研支持下, 公司承接了國家和地方政府多個重大科研項目, 涉及“存算一體化”AI 芯片產業化、 政法智能化、 市域社會治理、 海洋數字經濟產業化等多個行業方向。
AI與出海共振驅動成長,行業長期全球化紅利有望打開空間
行業媒體報道,米哈遊聯合創始人蔡浩宇主導的“AI 遊戲”——Whispers from the star現已在Steam平臺上架,平臺顯示將於8月15日發行。
AI有望從開發、交互、商業化等方面重塑遊戲。AI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遊戲開發的各個環節,從早期的美術資源生成、代碼輔助編寫等輔助性工作,逐步向玩法設計、劇情架構、智能NPC等核心創意領域滲透,有望持續提升遊戲研發效率,擴大內容供給。中航證券指出,遊戲版號節奏穩中提速,AI與出海共振驅動成長。遊戲行業2025年進入“內容精細化+AI工業化+出海系統化”的新發展階段,短期政策穩定,中期AI落地提效,長期全球化紅利打開空間。
上市公司中,愷英網絡開發的“形意”大模型應用作爲國內首個AI工業化管線模型應用,涵蓋了從遊戲動畫、地圖設計到技術開發等多個環節,大幅提升遊戲開發效率,推動遊戲研發自動化與協同化,重塑遊戲製作思維和流程。完美世界加大AI、VR等前沿科技創新應用,提升生產效率和用戶體驗。2024年2月,公司自研的完美世界智能角色對話算法完成備案,該算法作爲遊戲業務垂類大模型,結合公司遊戲自有數據進行訓練,爲用戶提供高效的智能對話反饋服務,主要應用於遊戲智能客服、智能角色對話等場景。神州泰嶽全面擁抱AI,構建AI技術生態,推動AI技術與各業務線的深度融合,加速AI的商業化應用及成果轉化。公司已經正式推出“泰嶽燈塔”AI大模型應用能力體系,以及面向ICT運營管理的“嶽擎”數智化新IT運營大模型體系、面向信息安全的“泰嶽泰斗”安全大模型系統和麪向智能交互領域的avavox智能語音機器人。
三星成立InnoX Lab負責推進AI、人形機器人等業務
據媒體報道,三星電子設備體驗(DX)部門宣佈成立一個專門負責核心戰略任務的組織InnoX Lab。該組織旨在推進AI、人形機器人、數字孿生等未來業務,快速解決公司層面的重大任務及各業務部門面臨的戰略性挑戰。
機構預計,到2029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產能數量最少達100萬臺,市場規模將達1500億元,市場前景巨大。東海證券表示,建議關注國內已獲重點人形機器人客戶定點和合作的機械零部件企業。關注配備高端加工設備,有長期工藝技術積累,相關技術儲備,提前部署量產計劃,注重研發創新的上市公司。
公司方面,南京聚隆開發了以PEEK等高性能樹脂爲基體的功能化材料,具備吸波、透波、低介電、低翹曲、高尺寸穩定性及可金屬化等特性,已實現精密注塑與金屬化工藝的成熟應用,廣泛應用於通訊電子和航空航天領域。公司設有機器人用材料項目團隊,專注於開發適合機器人領域需求的高分子材料。公司重點聚焦高性能材料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應用,並積極與多家相關單位建立聯繫並開展合作洽談,推動人形機器人相關材料項目落地實施。新時達擬於2025年底前推出具身智能通用控制器,並擬在具身/人形機器人領域推出整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