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主題前瞻】AI醫療或將迎來新一波產業革新的機遇
【今日導讀】
【主題詳情】
AI醫療或將迎來新一波產業革新的機遇
據媒體報道,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覆,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承擔建設“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醫療領域臨牀醫學科研方向)”的任務。該基地以“聚焦臨牀科研、破解行業痛點、構建生態標杆”爲核心定位,致力於打造覆蓋“研發-測試-驗證-應用”全鏈條的創新支撐平臺。在具體應用層面,該基地將面向醫學科研、智能診療能力提升,智能醫療器械開發,智能醫用機器人研發等方向,落地不少於49個特色應用場景,併發布超過10項配套標準規範。
信達證券認爲,“人工智能+”或將成爲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引擎,而AI醫療或將迎來新一波產業革新的機遇。在AI醫療應用方面,可以關注:①AI+製藥;②AI+醫療大模型;③AI+影像;④AI+醫檢;⑤AI+醫藥電商/精準營銷;⑥AI+基因測序。
公司方面,華人健康通過AI醫療輕問診提升了醫療服務的效率與精準度,而AI客服則顯著優化了客戶體驗;同時,AI技術在到店服務中的應用也在不斷拓展,爲企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公司信息技術相關部門正在積極推進DeepSeek接入方案的制定與實施。慧博雲通爲醫療行業的客戶提供開發、測試和運維等方面的信息技術服務。例如,公司可通過自然語言處理的AI技術,爲醫生打造AI患教助手,幫助醫生爲患者提供專業醫學知識的諮詢服務,節省醫生的患教時間,提升患者服務滿意度。
行業會議將召開,近幾年全固態電池發展顯著加速
行業媒體報道,“2025(第二屆)中國固態電池技術產業發展大會”將於2025年8月11-13日在杭州舉辦。
招商證券表示,近幾年全固態電池發展顯著加速,主流參與者紛紛開始大力度投入。寧德時代預計2027年全固態小批量生產,30年前後有望大批量應用。比亞迪弗迪電池研發硫化物複合電解質體系,預計2027年小批量裝車、2030年大規模量產,目前已實現中試線生產。車企方面,上汽、廣汽、奇瑞、比亞迪、東風等車企預計26年開始陸續實現全固態電池裝車。此外evtol,機器人等新興市場,也帶來了固態電池的邊際需求。
上市公司中,科達利在固態電池領域具備相關技術儲備,並與部分客戶建立了合作關係,將根據客戶需求及產能規劃進行相應的配套生產。華盛鋰電近年持續關注固態電池材料的研發,目前已完成了多種固態/半固態電池適配材料的實驗室試製,比如半固態電解質添加劑雙三氟甲磺酰亞胺鋰、高純硫化鋰、新型硅碳負極、單壁納米管導電劑等。英聯股份固態電池用的鋰金屬/複合集流體負極一體化材料與下游的頭部汽車公司、頭部電池公司進行對接送樣。
機構表示看好電力板塊迎來盈利改善和價值重估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官微8月5日晚間消息,連日來,受持續高溫晴熱天氣影響,空調等降溫負荷激增。8月4日21時21分,四川電網最大用電負荷達到7356萬千瓦,這是今年第3次創下歷史新高,較去年最大負荷6929萬千瓦,增長了6%。當前,四川電網運行平穩,供電安全可靠。目前,四川電網全網總裝機1.5億千瓦,水電、新能源、火電等各類電源實現應發盡發,省外購電能購盡購。
中電聯預測2025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6%。信達證券公用事業團隊認爲,國內歷經多輪電力供需矛盾緊張之後,煤電頂峰價值凸顯,同時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下,電價趨勢有望穩中小幅上漲,看好電力板塊有望迎來盈利改善和價值重估。國投證券公用事業團隊認爲,夏季用電需求增加推動氣電需求提升,疊加全國居民順價政策持續推進情況,看好居民氣量佔比較高的全國性燃氣公司。
上市公司中,華銀電力以火力發電爲核心業務,擁有482萬千瓦的火電裝機容量,火電裝機容量在全省統調公用火電機組中佔據21%的份額,具有顯著的行業地位。樂山電力是中國第一家電力股份制企業,主營業務爲電力,以及天然氣等,電網供電區域主要分佈在樂山市和眉山市的部分區縣,供氣區域主要集中在樂山市市中區和五通橋區。
該前沿技術或成爲通向AGI的關鍵
財聯社資訊獲悉,據媒體報道,隨着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正經歷從萬物互聯邁向萬物智能的深刻變革,其核心目標在於賦予機器理解、決策並優化物理世界的能力。在這一進程中,空間智能作爲前沿技術方向,正吸引着全球頂尖科技力量的目光。
空間智能,是一套構建虛擬世界並深度理解、推理決策、總結輸出的AI技術分支,以實現虛擬數字世界與真實物理世界的無縫互聯,被行業普遍認爲是通向AGI(通用人工智能)的關鍵。近兩年來,能理解文字、圖像、聲音等的多模態大模型,以及3D生成式AI技術,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讓機器理解並生成三維空間信息,變得可行且成本驟降。2024年12月,Omdia最新研究報告《空間計算:雲端和邊緣應用》表明,全球空間計算市場預計在2024年達45億美元,並於2029年突破100億美元,年增速高達18%。中國元宇宙市場預計2030年規模達8500億元人民幣,其中與空間智能緊密相關的部分佔比將高達40%。趨勢表明,空間智能作爲未來科技的重要方向,正逐步成爲企業發展的重心。
上市公司中,利亞德在AI與空間計算板塊已取得多項知識產權成果,2024年AI與空間計算營收3.07億元,佔比4.29%。該板塊基於深厚的空間計算技術積澱、多元技術路徑的儲備以及與各行業應用深度融合的解決方案能力,不斷拓展應用邊界,賦能千行百業,以“數據、服務、算法、硬件”作爲核心能力,入局具身智能領域。熵基科技以多模態BioCV(計算機視覺與生物識別)與AI 認知空間計算技術,構建人、車、物、環境的全要素感知體系,實現空間自主決策及進化,致力於打造會思考、能適應的智慧空間生態,爲全球客戶提供領先的場景體驗,開啓空間智能新時代。虹軟科技在AR/VR/XR領域,公司進行前瞻性佈局,從標定、感知、交互和視覺呈現四個維度構建了一套完整的虹軟空間計算技術體系,爲客戶打造了一站式、全方位的產品解決方案。
人形機器人等領域需求高增,這類工藝或迎來藍海市場
機構指出,隨着人形機器人、AI終端設備、智能穿戴設備、高端消費電子、高端製造等行業發展和升級,對高精度、高複雜性、高強度等零件需求進一步提升,MIM工藝在精密、複雜、關鍵零部件生產中的優勢將得以進一步凸顯,上述領域需求高增,MIM工藝或迎來藍海市場。
MIM(Metal Injection Molding,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是一種生產複雜精密零件的“近淨成形”的先進製造技術。開源證券指出,MIM可用材料包括鈦合金、不鏽鋼、鐵基合金、液態金屬、軟磁複合材料等,可用於靈巧手精密配件、連桿與關節軸、減速器柔輪、電機定子、傳感器支架、連接件等組件。可以實現精度與成本的完美平衡,在一些小型複雜結構件擁有規模化生產能力。
上市公司中,領益智造正研究和嘗試MIM技術在人形機器人應用。公司的MIM產品已大規模量產在手機、AI眼鏡及XR可穿戴等各類終端領域。精研科技以MIM產品爲主業,並在近年來新拓展了傳動、精密塑膠、散熱、智能製造服務及電子製造板塊業務,主要涉及消費電子、汽車、智能家居、通信、激光投影、服務器等應用領域。有研粉材目前的MIM材料有MIM17-4PH、MIM304和MIM316L,現有產能約500噸/年,新基地建成後產能會有所提升。
大疆將發佈首款掃地機器人產品
據媒體報道,大疆首款掃地機器人將於8月6日20時正式發佈。
國泰海通研報認爲,大疆的入局有望增加新品類海外的曝光度,帶動品類的全球認知進一步提升。考慮到大疆海外收入貢獻海外佔比較大,基於其渠道和品牌賦能的協同,預計大疆的入局有望加速全球市場掃地機的快速滲透,也有望加深全球市場對國產掃地機品牌的認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佈《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市場數據跟蹤報告》,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市場2024年全年出貨2,060.3萬臺,同比增長11.2%;全年銷額達93.1億美元,同比增長19.7%;平均單價上漲7.6%至452美元,高端化升級持續深化。
上市公司中,兆威機電與大疆在機器人及無人機項目有相關的合作。潤欣科技是大疆科技圖像傳輸和射頻芯片的供應商之一。珠海冠宇的車用低壓電池獲得了多家國內外著名主機廠的定點,農業無人機電池持續爲大疆等主流客戶供貨,儲能電池也開始批量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