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大陸動起來 前瞻人形機器人產業前景
大陸官方強調:2025年是大陸人形機器人邁向應用的元年。圖/新華社
今年以來,大陸的人形機器人爆火,從春晚跳秧歌、打擂臺、馬拉松…人形機器人已成爲大陸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大陸官方強調:2025年是大陸人形機器人邁向應用的元年,人形機器人將進一步走入工廠、零售店。目前大陸投入人形機器人的相關企業超過八百家,相關新註冊企業仍在急速成長。
除了AI,美中科技競爭的戰場,最重要的就是人形機器人。對大陸來說,發展人形機器人不但是產業升級的關鍵,更是繞道超車美國的重要戰略。
大陸對人形機器人究竟提出怎樣的願景?2015其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就是人形機器人;2023年11月,大陸再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更具體提出人形機器人兩階段發展目標:第一階段,到2025年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各種場景示範應用;培育二至三家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打造二到三個產業發展集聚區;第二階段,到2027年形成具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產業生態有國際競爭力、綜合實力達世界先進水平。
2025年3月大陸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培育「具身智能」等相關未來產業;這個首次進入大陸官方文件的新名詞,從定義看,只要是由AI驅動、能自主學習進化、能適應環境、有物理身體的智能體,都可稱之爲「具身智能」;因此包括無人機、智能汽車、人形機器人…等,都可被歸類爲「具身智能」範疇。
然而如前所述,人形機器人目前已爲大陸「具身智能」的最重要項目。在國家戰略支持下,透過政府政策引導、資金大量投入,大陸人形機器人產業加快佈局;諸多因素的相乘疊加下,大陸人形機器人呈現一如既往的「中國速度」,其市場規模亦呈現飛躍式增長。根據既有資料顯示,迄今爲止,大陸人形機器人專利數量已爲世界第一,產值由今年的約人民幣53億元、全球佔比約27%,到2029年將成爲全球第一,全球佔比32.7%,產值爲人民幣750億元;2035年則有望達到人民幣3,000億元規模。
然而,大陸發展「具身智能」並非沒有隱憂:
首先,最關鍵負責感知決策的「大腦」─即AI晶片仍受制美國;其次,在軟硬體整合、關鍵零組件自制、原創性與顛覆性、商業化應用等方面,仍有許多問題要克服;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百花齊放的同時,要如何避免如半導體、太陽能、新能源車等產業,因政策的不當扶持、導致一哄而上,造成生產過剩甚或爛尾?
無論如何,可以預期:不僅限於人形機器人,未來中國大陸搭載AI的各類型機器,將滲透到大陸的每一個領域。當AI開始動起來的時候,象徵的不只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開始;更重要的,人類的生活必將會再面臨一次典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