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大訂單來了!智元&宇樹吃大肉!| 產業鏈
今天咱來聊一聊上半年大牛的機器人板塊,到底什麼時候能再起一波。
這週末和機構交流下來,大家整體上都是看好高切低的行情,基本就是在幾個有預期的方向裡面觀察。
穩定幣雖然週末大熱,但仔細看一下就發行基本上吹的都是持倉的,沒有持倉的都覺得這個位置不敢去了。
果不其然今天就是調整,也符合大熱必死的情況。當然這種走了強趨勢的板塊,由於資金介入的程度很深,也不會直接掛,後續大概率是往低位的發散,高位的震盪,然後再結束。只不過魚尾行情的肉吃起來容易有刺。
說回機器人,先說結論,整體機器人板塊行情時機還未到來,但是商業化落地帶來的訂單對於部分機器人產業鏈來說存在不小的機會。
首先覆盤一下上半年爲什麼會這麼牛。
上半年機器人的大牛行情主要源於年初的時候馬斯克給市場釋放了一個預期今年5000臺下線,26年超過10萬臺,27可能就往100萬臺去了。
基於這個預期,市場按照當時的零部件價格和未來的預期去按計算器,就催生出了一波大行情。
舉個當時在產業裡調研時候的真實案例,某絲槓企業,在調研的時候表示,T要求的單根絲槓價格在量產後1000元,且能拿到30%的份額。然後簡單計算下來,100W臺*每臺機器人14根*1000元=140億元。
140億元這個就是當時市場統一認知的T鏈絲槓的市場空間,在計算下份額和淨利潤對應下來這家絲槓企業在未來可以有,4.2億的淨利潤,按照機器人部分的估值30X,算下來就有126億的市值增量。
看着確實挺扯淡的,但市場當時真的就這麼拍的估值。其中還有個小故事,其實最早去產業裡調研的時候單絲槓的價格遠遠不止1000元,有吹3000的也有吹1w的而且都是公司的口徑,誰聽了不迷糊。
按照以上的邏輯看,後續的下跌就很自然了,一方面是估值已經打到頂了,另一方面T量產的預期不斷的下降,自然就一直跌。
那麼機器人今年就沒有機會了麼?當然不是,海外鏈不行,咱們就看國內鏈。
上週的催化是智元收購上緯新材63%的股權,大家猜測會不會是借殼上市。雖然公司否認了這個觀點,但是從產業鏈和公司瞭解的情況看,就算不借殼也一定會在裡面裝資產。
據瞭解,智元到目前已經融資了10輪,最新一輪的估值是150億,即便對標港股本體廠商優必選,上市之後怎麼也得有個300e的估值。
第二個催化是智元和宇樹中標中移25-27年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採購項目。項目總預算1.24億元,其中全尺寸人形機器人標包由智元機器人以7800萬元中標。
如果說股權收購影響的估值,那麼這個事兒代表着人形機器人在B端開始商業化落地的標誌。從這兩家公司的經營數據來看,同樣表現也很好。
宇樹:2024 年營收 3 億(含政府補助),扣非後仍盈利;2025 年預期營收 10 億(利潤 2億 +),其中人形機器人與機器狗收入各佔 50%,機器狗收入從 3 億增至 5 億(銷量翻倍),人形機器人從 0 實現突破。
智元:2025年7月已出貨1000臺人形機器人,全年預期5000臺,進入全球第一陣營(與宇樹、特斯拉並列,特斯拉因低潮期待驗證)。
所以結論就是,機器人整體板塊的行情其實受限於海外的影響肯定會有一定的壓制,但是國內商業化落地加速,也被市場類比爲2024年4月國產鏈的高光時刻。重點關注智元鏈和宇樹鏈。
1、智元產業鏈
上緯新材:智元系控股標的,智元機器人的 “影子股”,是智元產業鏈的核心龍頭。
恆工精密:智元股東(持股 0.69%),爲智元供應減速器等零部件。核心優勢在於連鑄球墨鑄鐵材料(國內市佔率60%,產量23萬噸,遠超同行),該材料是 RV 減速機等核心部件的關鍵原料,且爲全球斜波減速器龍頭哈伯納科的長期使用材料。
中大力德:國產減速器頭部企業,智元的量產定點供應商,2023年四季度以來持續獲得批量訂單,在手訂單充足。與多家國產機器人主機廠有業務接洽,2024 年 3 月獲智元 “優秀合作伙伴” 稱號,同時擬投資 2 億元建設精密核心組件項目,強化卡位優勢。
其他:藍思科技(代工)、臥龍電驅(電機)、寧波華翔(代工)等
2、宇樹產業鏈
長盛軸承:宇樹供應商,供應持續穩定,上一輪國產鏈中因稀缺性漲近10倍。
華銳精密:已獲宇樹刀具小批量訂單並持續供貨,7月將承辦由政府部門發起的人形機械論壇,與宇樹合作緊密。刀具進口替代加速(進口比例從 2016 年 40% 降至 2025 年 20%),2025年淨利潤預期2億,估值低位(20倍PE)。
兆微機電:提供靈巧手執行器組件;宇樹G1可選配五指靈巧手。
奧比中光: 3D視覺傳感器核心供應商,主要產品是深度相機,價值量差不多在3000-5000元,已經批量供貨宇樹和智元。
大資金、大題材一定是有邏輯的,但是很多朋友要麼不知道,要麼跟不上節奏;很多朋友押對了板塊,但是押不對個股。我最近會跟大家分享大資金小圈子的最新動向,現開放小範圍深度交流,感興趣的朋友可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