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施政大體檢【長照篇】/尋求長照賭運氣 無助感揮之不去
「找長照機構牀位,真的像在賭運氣。」高雄林小姐回憶去年母親意外癱瘓後的經歷,至今仍覺得心慌,而她的景況只是冰山一角。
林小姐母親65歲,一場意外導致四肢無法自主活動,需全天候照護。家裡環境狹小,她須兼顧工作,唯有尋找住宿式長照機構安頓母親。但當醫院提供30幾家機構名冊時,她感到無助,「沒有即時空牀資訊,只能一家家打電話去問」。
時間緊迫,她焦急奔波,有的機構滿牀,有的要等一個月,有的直接拒收。「母親出院了,卻還找不到能安頓的地方。」林小姐語氣顫抖地說,那種無力感簡直比照顧還折磨,現在急診都有即時資訊,爲什麼長照不能?
「對於照顧者,資訊不透明是另一種折磨。」她說,若長照住宿機構能有即時資訊,家屬就不必在電話裡一再碰壁。
另一名史先生也有相似壓力。年近80歲的父親弱視又有多項慢性病,長年仰賴母親照料,沒想到母親去年底罹患骨肉瘤,連開3次刀後需24小時照顧。照顧責任全壓在他與妻子肩上,公事、家事蠟燭兩頭燒。
史先生說,原想替父親申請外籍看護,醫院卻認爲弱視等病情「不夠嚴重」,且尚未滿80歲,不符合開具巴士量表資格。母親出院前,他就試着安排外籍看護,因出院時間不確定,出院時名額早排滿,只能先接母親回家,打1996專線求助。
他說,政府提供陪伴就醫、代購、梳洗等喘息服務,確能減輕照顧者壓力,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像營養師來一次就走,稱內容網路都查得到;居服員10點半就送便當,中午要吃時已冷掉。他們甚至遇過隨便拖地、拿錢就走的照服員。
史先生說,希望政府能聽進更多家屬的需求,不光只增加牀位或預算,而是讓服務更細膩、更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