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施政大體檢【長照篇】/高雄長照布建到位 長者需求未必滿足
高雄老年人口占全市20.45%,六都排第二老,推估55.6萬長者有長照需求的約11萬5千人。全市巷弄長照站與日照中心達成率雖全國居冠,但因分佈不均,交通受限,部分家屬怨「看得到、用不到」。專家也指服務布建到位,不代表長者實質受惠。
市長陳其邁2020年競選時提出8大長照願景,包括C級巷弄站涵蓋率85%、「一學區一日照中心」等。統計至今年9月,長照據點已達578處,提前達標;日照中心至8月底,91個國中學區共145家,布建率83.5%。全市241家住宿型機構1萬6656牀,長照建設近期在首屆「慢老城市調查」,拿下六都第二。
議員鄭光峰點出高雄去年80億元長照預算,光是居家與社區服務就佔86%,進住機構的中重度失能者資源偏少,處境雪上加霜,他呼籲長照3.0應重新調配,把收費標準與基本工資、物價指數掛鉤,確保業者健全經營,進而保障民衆使用長照服務權益。
高雄長照資源明顯向居家及社區服務傾斜,但議員陳麗珍認爲,高雄C級據點布建堅持「一里一站」,未依需求而設,政策僵化欠缺彈性。議員許採蓁發現前金、新興、苓雅舊市區關懷據點明顯不足,B級日間照顧涵蓋率甚至不到1%,凸顯資源配置落差。
議員黃彥毓指出,照服員人力嚴重不足,長者進入長照體系卻常常遇上「等不到人」的窘境;且高雄結合照顧功能的社區型老人住宅幾乎滿載,供不應求,「長照政策應建構醫療、社區、長照三合一體系,讓長者在熟悉的地方安心老化纔是正辦」。
「硬體布建到位,不等於長照需求獲滿足」,樹德科大社工系主任徐國慶說,面對超高齡社會,我們正和時間賽跑,不加快腳步,長照需求缺口只會愈來愈大。
他直言長照評估流程冗長,急需服務的長者易錯過黃金照護期;據點容納人數有限、距住家遙遠,都是挑戰,像高雄一處日照中心僅約容納30名長輩,明顯不足;有些日照中心離家太遠,接送不便,長輩乾脆不去。
徐國慶認爲每社區應至少設2至3個據點,供在地就近使用,必要時引進企業能量參與,像日本松下近年從智慧監測系統、照護機器人到居家照護解決方案逐步形成產業鏈,不僅分擔照護人力缺口,也帶動科技創新。
高雄市衛生局表示,至今年8月,高雄有1.3萬名照服員,比去年增加378人。會持續推動留才津貼、專業訓練,並向中央爭取制度改善,確保人力供應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