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施政大體檢/長照量能不夠 機構還要「面試」
桃園市人口平均年齡41歲,六都「最年輕」,但超高齡化社會來臨,今年8月推估長照需求人口近7萬5千人,是不少家庭的沉重的課題,有長者申請長照服務曾面臨人力不足,也有家屬因長輩失智難照顧,屢被長照機構「退貨」,生活快喘不過氣。
78歲謝伯伯在妻子確診中度失智後,一肩扛起照顧責任。他從準備三餐、打掃家務到協助洗澡,凡事親力親爲,但隨妻子病況惡化,他身心壓力愈來愈大,去年撥打1966長照專線,爲太太申請長照服務後,盼來喘息空間。
經市府專人評估、媒合長照單位,謝伯伯坦言,一開始因長照人力不足,每週僅3天服務,幸好人手補足後,增至每週5天,協助備餐、洗澡與居家打掃、代購等,減輕不少負擔。
陳伯伯去年到衛福部桃園醫院附設日照中心「桃樂居」上課,他不諱言「剛開始比較抗拒」,但來了後發現,不只是有人陪伴、有餐吃,沒那麼孤單,還比以前更有精神。
然而,不少家庭照顧者仍有滿腹心酸,33歲劉小姐獨自照顧中度失智的乾媽,直指政府長照政策「不是不好,而是不夠」,從機構量能、人力到費用,處處都是難以突破的「死迴圈」。
「長照政策提供許多補助,但現實是長照機構需要『面試』長輩。」劉小姐說,脾氣不好或有攻擊性的長輩常遭拒收,真正有需要的人卻難以入住。面對乾媽抗拒,她曾向社會局求助,得到的建議是「找信任的人說服」,對許多家屬來說,這正是最矛盾也最無解的困境。
劉小姐也反映,居服員人力不足是一大問題,長輩須由多名居服員輪流服務,欠缺穩定信任感。還有費用負擔也讓她壓力很大,桃園長照機構每月單是住宿費就要2.7萬至4.5萬元不等,即使中低收入戶有補助,仍需自費7千至上萬元,「沒錢的失能失智老人只能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