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批澳洲豬腳再驗出萊劑 業者指可能這幾個環節所致
繼4月29日首批含萊劑的澳洲豬肉進口臺灣後,今再新增2批澳洲進口的冷凍豬腳檢出萊劑。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繼4月29日首批含萊劑的澳洲豬肉進口臺灣後,今再新增2批澳洲進口的冷凍豬腳檢出萊劑,含量介於0.002至0.003ppm,共有47.25公噸,且和先前公佈的第一批來自不同進口商。業者推測,澳洲豬肉一般也不會使用瘦肉精,問題很可能發生在屠宰、包裝、運輸等環節。
中華民國禽肉行銷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春來表示,國內進口商都會拒絕進口萊豬,至於這批的澳洲萊豬是否也是運輸業者誤裝所致,目前還不清楚,很可能是在屠宰、包裝、運輸等環節被污染,雖然0.002至0.003ppm的量已經遠低於殘留容許標準,但進口廠商還會和外國廠商索賠。
臺灣養豬青年聯盟理事長張佑誠表示,臺灣人口老化持續,亞洲各國堅持維護各種糧食自給率,食品安全更是各國政府積極防衛的關鍵節點,應以本國人民利益爲第一考量,不該一直放寬市場,否則未來國內豬場可能只剩下大企業及大型豬場,5000頭以下將可能全數離牧,估計影響5500場,就業人口5萬人以上,也就是5萬個農業生產相關家庭將減少收入或失業。
張佑誠說,一碗安全小確幸的滷肉飯是人民最簡單的幸福,而裝這碗滷肉飯的碗已經是進口的,加上米有30%到40%也是進口的,如果連最上面的滷肉也要變成進口的,這樣還能叫臺灣滷肉飯嗎?如果要維持臺灣畜牧業的尊嚴,請讓滷肉飯的豬肉作爲守護臺灣農業的重要堡壘,守護滷肉飯,堅持國產豬肉自給率。
▪ 手機報稅超簡單!4步驟輕鬆搞定 一圖看節稅秘訣不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