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萊豬!2批澳洲豬腳放行 8天內3批過關
又有萊豬!2批澳洲豬腳合格放行,食藥署長強調「健康無虞」。(示意圖/中時資料照)
食藥署署長姜至剛說明,新增2批來自澳洲的冷凍豬腳,萊劑含量合格、未高於標準,並強調自己是「安心署長」,希望讓全體國人吃得安心,相關標準都是經過風險評估,健康無虞。(本報資料照)
又驗出「萊」了!本報日前獨家報導首批萊豬叩關,根據食藥署豬肉儀表板今天最新資訊,又見2批萊豬,重量達47.25公噸,第1批則是4月29日首度叩關,等於8天內已放行3批。食藥署署長姜至剛說明,2批都是來自澳洲的冷凍豬腳,萊劑含量合格、未高於標準。他強調自己是「安心署長」,希望讓全體國人吃得安心,相關標準都是經過風險評估,健康無虞。
臺灣於2021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針對豬隻各部位訂定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豬肉、豬脂肪是0.01ppm,豬肝、豬腎爲0.04ppm,其他可供食用部位如豬腳、豬胃、豬腸、豬心、豬肺、豬舌、豬肚、豬腦、豬血等,則是0.01ppm。
我國開放萊豬進口4年多來,食藥署建置「豬肉儀表板」供查詢臺灣及進口豬肉數量及是否含萊劑。今年4月29日首度出現一批澳洲進口冷凍豬腳,驗出萊克多巴胺0.001ppm,雖含量合格未超標,卻引發民衆不安。
根據今天上午更新的「豬肉儀表板」最新資訊,2批澳大利亞進口的「豬其他可食部位」檢出萊劑,分別是0.002和0.003ppm,重量分別爲23.71和23.54公噸。姜至剛說明,這2批是來自澳洲的冷凍豬腳,都小於該部位的標準0.01ppm;政府秉持着公開透明,有任何資訊都會揭露。
姜至剛指出,過去牛肉檢出2493批含萊劑,多是符合標準合格放行,其中不合格的6批已退運銷燬,而豬肉目前是第3批,相較於牛肉就是零頭;兩者一樣是按照過去對食品安全的堅持和了解,以科學分析的結果,建構好安全的要件。
姜至剛強調,希望自己是安心署長,讓全體國人吃得安心,不只是安全,也要兼顧風險感知,身心靈都能健康,建構安心的食品安全環境,是自己最大的願望;所有放行的食品都是科學分析下可接受的風險,「不會是零風險,以後也會堅持用藥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