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萊豬」輸臺!澳洲進口「豬雜」22.99公噸檢出萊克多巴胺

▲食藥署豬肉儀表板。(圖/食藥署提供)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根據食藥署豬肉儀表板顯示,4月29日有一批從澳洲進口的22.99公噸豬其他可食部位檢出0.001PPM萊克多巴胺。該批也是臺灣開放萊豬進口後,首批含有萊克多巴胺的進口豬肉。

臺灣在2021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根據規定,豬隻各部位都有訂定萊克多巴胺容許殘留量,其中豬肝、豬腎是0.04PPM,豬肉、豬脂肪,以及豬腸、豬腦等豬雜碎組織都是0.01PPM。

豬肉儀表板顯示,4/29一批從澳洲進口的豬其他可食部位(豬肝、豬腎、豬頭皮等)檢出0.001PPM萊克多巴胺,是低於訂定的萊克多巴胺標準值。

不過澳洲豬肉非臺灣主要豬肉進口國,根據豬肉儀表板統計,4月以前,臺灣豬肉進口國以加拿大爲主,總計有1萬9,728噸,其次爲西班牙,有7,473噸,依序還有丹麥、法國、巴拉圭、荷蘭等,進口量介於1000多噸到3千多噸之間,而美國則是386噸。

針對萊豬進口,臺灣實施多項配套措施,更強制要求業者標示豬肉來源,不過日前曾被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的「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點名,強制標示是「不正確地暗示美豬產品(包括萊克多巴胺豬肉)存在食安疑慮。」如今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外界也憂心政府恐因壓力而退讓美國萊豬進口。對此,衛福部部長邱泰源表示,不會鬆動對人民健康維護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