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澳洲萊豬輸臺!毒物專家:豬肉要全面清楚標示產地

▲4/29豬肉儀表板。(圖/食藥署提供)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根據食藥署豬肉儀表板顯示,4月29日有一批從澳洲進口的22.99公噸冷凍豬腳檢出0.001PPM萊克多巴胺,是臺灣首批含有萊克多巴胺的進口豬肉。對此,毒物專家表示,成人每日安全攝食量爲1微克/公斤體重/天,例如60公斤成人的每日安全量爲60微克,每天要吃到6公斤以上的豬肉纔會超標,但仍建議豬肉要全面清楚標示產地。

臺灣在2021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根據規定,豬隻各部位都有訂定萊克多巴胺容許殘留量,其中豬肝、豬腎是0.04PPM,豬肉、豬脂肪,以及豬腸、豬腦等豬雜碎組織都是0.01PPM。

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依照CODEX標準,萊克多巴胺每日容許量(ADI)每人每日每公斤限量爲1微克,以此標準計算,60公斤成年人,每天要吃到6公斤以上的豬肉纔會超標,但內臟部分,殘留容許量較高,因此要特別注意。

楊振昌說,澳洲的牛禁止使用萊克多巴胺,不過豬一直都有在用,雖然過去萊克多巴胺的肉品食用量沒有國際急性中毒的案例,但也要擔心長久累積還是有慢性危害。他強調,臺灣坐月子習俗會吃到內臟,所以政府應該要更加確保食品安全,建議豬肉應該都清楚標示產地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