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萊豬叩關 業者疑運輸釀禍 養豬協會直言:廠商試水溫
自4月29日首度邊境查驗發現澳洲冷凍豬腳含有萊克多巴胺,6日再度有2批同樣來自澳洲的冷凍豬腳檢驗出萊劑,總重量達47.25公噸。(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
自4月29日首度邊境查驗發現澳洲冷凍豬腳含有萊克多巴胺,6日再度有2批同樣來自澳洲的冷凍豬腳檢驗出萊劑,總重量達47.25公噸,中華民國禽肉行銷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春來解釋「應爲運輸有誤導致」,不過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表示,不可能出現運輸錯誤,這就是進口商在試水溫。
據本次出事進口廠商「華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聲明指出,本次進口之澳洲冷凍豬腳,抽驗顯示含有萊克多巴胺0.002ppm 與 0.003 ppm,仍屬合法範圍,但並非有意進口,本公司也從未進口任何含有萊克多巴胺之豬肉。
李春來解釋,國內進口業者皆有「不進口萊豬」的默契,且萊豬進口並非外界猜測有利可圖,因此在缺乏經濟動機的前提下,廠商也不可能「偷偷進口」,研判是運輸裝載有誤,或是裝載、屠宰時出現污染導致。
潘連周解釋,所有貨物進口都需要申請、報關、檢驗,若有誤早就會被揪出來,所以絕對不是運輸有誤,這就是進口商在試水溫,因此呼籲政府加強抽檢,保護國人食安。
對於萊豬進口,潘連周表示「不太擔心影響本土豬買氣」,民衆偏好購買溫體豬,並且農業部也有推動明確的標章,再者,進口豬肉全爲冷凍,而冷凍豬跟溫體豬辨識一目瞭然,而,民衆能夠很好避免選購,因此不太擔憂本土豬遭受波及。
雖然不影響民衆購買豬肉意願,但食品加工廠屬於冷凍肉品使用大戶,對此潘連周呼籲,目前對於加工廠沒有明確規範,因此可能會有魚目混珠的前情況發生,例如臺灣混進口的狀況,遂加工製品的豬肉來源,仍有標示明確的必要性,讓民衆能有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