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到陸家嘴精選丨特朗普稅改法案在衆議院獲批 美國債務風險幾何?港股IPO緣何火熱?蘋果也要出智能眼鏡了?
①特朗普稅改法案在衆議院獲批 將“闖關”參議院 IMF警告美國政府債務風險
因美國政府債務和利息支付增長過快,穆迪上週五下調美國主權評級。昨晚,特朗普簽署的稅收法案在衆議院以微弱優勢通過(215票對214票,一人棄權),下一步,該法案將提交到參議院審議。據悉,該法案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減稅逾4萬億美元,並削減至少1.5萬億美元支出。該法案將把美國債務上限提高4萬億美元,低於參議院所希望的5萬億美元。此前,IMF第一副總裁Gita Gopinath強調美國財政赤字過大,需降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將財政問題歸咎於上屆政府,稱特朗普政府將降低支出並促進增長,但關稅政策和貿易不確定性仍對經濟和赤字構成壓力。
法國里昂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李徽徽:我認爲美國債務問題已不是簡單的財政擴張,而是進入結構性失控階段。最近市場發聲都指向一個問題:美國政府以“借新還舊”的方式填補缺口,本身不具備可持續性,市場不再買賬。本輪問題的核心不在於債務總量,而在於債務融資的邊際成本正在提高。近期美債收益率飆升,也說明市場對長期美國信用的容忍度在下降。美國債務佔GDP比重已經接近100%,每年利息支出超萬億美元。更需警惕的是,美聯儲已暫停降息、財政卻在進一步擴張,這種“貨幣鈍化+財政刺激”組合,降低了美元資產的中長期吸引力。所以我們估計,赤字如果不改善,美股和美債都將承壓、美元將加速貶值,黃金價格將繼續走強。全球資產將進入一個“去信任+再定價”的新週期,長期美債將不再是無風險資產,資金也將尋找美元體系之外的替代錨。
海順投顧黃俊:美國財政惡化已從週期性風險演變爲系統性危機。若其債務問題引發美債流動性崩潰,將導致金融市場連鎖反應,甚至重塑全球資產配置格局。
②摩根大通戴蒙和橋水達利歐:美聯儲不降息是正確的
摩根大通CEOJamie Dimon在全球中國峰會上表示,美國經濟面臨地緣政治、財政赤字和物價壓力等重大風險,滯脹可能性無法排除。他反對當前經濟處於最佳狀態的觀點,並支持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的策略,他認爲降息並非合適選擇,這一立場與市場普遍樂觀情緒形成鮮明對比。此前,達利歐也警告稱,美聯儲處境艱難,不應降息,因實體經濟尚未出現顯著問題,但市場情緒正在惡化。政策不確定性導致企業投資停滯,貿易、通脹、失業及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美聯儲理事沃勒昨天表示,如果關稅下降,預計美聯儲將在下半年降息。
法國里昂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李徽徽:我們預計7月美聯儲啓動降息,今年降息次數將從4次減到3次,共75個基點。理由是:1)20年期美債拍賣收益率超過5%,意味着再融資的幾萬億美元國債會把利息支出頂到萬億美元一年,光靠收稅根本兜不住。2)通脹和就業數據明顯放緩,給美聯儲提供了“可以動手”的空間。3)實質利率太高(名義利率4.5%,減去核心通脹2.6%,實質利率接近2%),這對私人投資有較明顯的“擠出”效應。如果美聯儲繼續觀望不動,將面臨“三難抉擇”:既要壓通脹,又要穩財政,還要放置資產定價失控。
海順投顧黃俊:6月是美聯儲啓動降息的關鍵時間窗口,投資者需密切關注通脹數據、就業報告及美聯儲點陣圖調整,以動態調整資產配置策略。人民幣匯率在中長期將保持“韌性爲主、區間震盪”格局,外部衝擊的影響可通過國內政策工具箱有效緩衝。
③港股IPO近一年募資1450億港元 資金持續涌入港股
香港資本市場迎來新一輪IPO熱潮。近一年港股IPO募資總額達1450億港元,同比激增2.7倍,其中寧德時代、美的集團募資額領跑,前十IPO中內地企業貢獻了75%的融資規模。“A+H”雙資本市場平臺成爲龍頭企業全球化佈局的關鍵跳板,恆瑞醫藥、三花智控、藍思科技等產業鏈巨頭即將掛牌。港元匯率走強,南下資金加速涌入,寧德時代等標杆企業的“賺錢效應”形成強力示範。業內人士指出,港股正成爲連接中國核心資產與國際資本的“價值發現平臺”,全球產業鏈重構背景下,中國資產重估大戲已然開啓。
法國里昂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李徽徽:我認爲這輪港股IPO熱潮背後的驅動力在於:1)企業端:A+H上市正成爲企業優化融資來源、對衝外部不確定性的一種安排,A股給境內估值,H股給境外流動性,雙軌並行提升長期資本效率。2)資金端:在美股監管趨嚴,美元匯率走低的背景下,港股成了資本的“二次錨”。不只是南向資金在加倉,主權基金和長線養老金也在藉由港股重新佈局中國資產。3)政策端:港交所的效率、再融資彈性、國際資本接入便利性,對A股形成制度補位,尤其對科創和分拆企業形成強吸引。預計A+H上市潮不只是短期現象,而且會在下半年加速,成爲中國資本市場走向雙循環的一種“制度出口”。
海順投顧黃俊:此輪港股IPO熱潮本質是政策紅利、產業升級與國際資本流動共同作用的結果。中長期來看,港股市場正從“募資通道”向“價值發現平臺”轉型,投資者應聚焦基本面紮實、技術壁壘高的硬核資產。
④加碼AI佈局:蘋果計劃明年推出智能眼鏡 停止開發攝像頭手錶
蘋果公司計劃於2026年年底發佈智能眼鏡,以搶佔人工智能增強設備市場。目前,蘋果工程師正加緊研發,且蘋果將在今年年底開始與海外供應商合作生產大量原型產品。該智能眼鏡將配備攝像頭、麥克風和揚聲器,可分析外部環境,通過Siri語音助手接受指令,還能處理電話通話、音樂播放、實時翻譯和逐步導航指引等任務。不過,蘋果已擱置了研發配備內置攝像頭可分析周圍環境的智能手錶計劃,但會繼續研發配備攝像頭的AirPods。
法國里昂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李徽徽:蘋果押注智能眼鏡,本質上是從“屏幕中心”轉向“感知中心”的一次平臺遷移嘗試。它不是做配件,而是試圖定義下一代人機交互入口。區別於Meta的社交屬性,蘋果更可能將其打造成AI助手+多模態感知終端的混合體。但真正挑戰在於:1)語音、視覺和空間感知的融合體驗能否打磨成熟;2)AI模型能否本地化運行並真正理解環境。能否跨過這兩關,決定這款產品能否像iPhone一樣打開時代。
海順投顧黃俊:蘋果計劃推出智能眼鏡以應對競爭,這或將會提升果鏈企業的技術水準和配套能力。
⑤Autodesk季度業績亮眼 提高全年營收預期
世界領先的設計軟件和數字內容創建公司Autodesk截至4月30日的2026財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5%至16.3億美元,這一成績主要得益於訂閱服務的強勁表現,訂閱收入貢獻了16.33億美元總營收的絕大部分,達到15.32億美元;經調整每股盈利爲2.29美元,均高於預期。公司同時上調了全年營收預期,預計2026財年營收將在69.3億-70.0億美元之間。歐特克表示,將繼續推進雲戰略,優化銷售模式,以進一步鞏固其在3D設計、工程及娛樂技術解決方案市場的領先地位。
法國里昂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李徽徽:Autodesk這次財報基本上符合預期,短期業務還算穩健。但公司當前的問題不是增長,而是增長的“含金量”是否足夠高。建築行業下行壓力已經外溢到其核心業務,尤其是在Construction Cloud這一塊,雖有新客戶,但客戶結構與ARPU(單用戶平均收入)增長是否匹配,是市場真正關心的問題。其次,公司最近裁員並推動AI工具(如Bernini),顯示其在轉型自動化設計平臺。但AI能否拉動新一輪用戶遷移和付費升級,還需要數據支撐,否則只是成本壓縮而非價值釋放。中期來看,我認爲Autodesk的關鍵是能否從“賣工具”轉向“賣效率+智能決策”的平臺。如果轉型成功,其估值邏輯可以從SaaS走向AI Infra;如果失敗,那將面臨粘性弱化與壁壘下移的風險。
海順投顧黃俊:Autodesk推進雲服務,在AI領域裡走出一條適合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國內相關應用軟件企業也在努力擴大市場份額。
⑥亞德諾財報超預期且展望樂觀 模擬芯片行業復甦信號明顯
模擬芯片巨頭亞德諾(Analog Devices)最新財報顯示,截至5月3日的第二財季,公司總營收達26.4億美元,同比增長22%;調整後每股收益1.85美元,均高於預期。公司預計第三季度營收在26.5億-28.5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1.82-2.02美元,也都高於預期。公司還宣佈派發每股0.99美元的季度現金股息。亞德諾的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汽車和工業領域對其模擬芯片的旺盛需求,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與消費電子、電動汽車和工業應用的融合推動。公司CEO文森特·羅奇表示,儘管面臨全球貿易波動,亞德諾的業績反映了持續的週期性復甦。華爾街機構花旗和摩根士丹利均給予亞德諾“增持”評級,認爲其在工業和電動汽車領域的佈局是其核心競爭優勢。
法國里昂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李徽徽:亞德諾本季財報超預期,反映的不僅是週期反彈,更是工業、汽車端智能化帶來的結構性需求釋放。其高端模擬與信號鏈產品具備平臺黏性與定價權,是全球智能硬件底層的“類基礎設施”。但下半年仍面臨地緣政治、製造成本上升與客戶庫存變化三重不確定性。中長期看,單顆價值提升將是增長主線,維持“智能化核心受益者”的戰略定位判斷。
海順投顧黃俊:亞德諾在工業和汽車領域佈局深厚,這使得公司在這些具有長週期特性的穩定市場中佔據優勢,爲盈利超預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