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關稅”也比“美國製造”強,大摩給蘋果建議:如何哄好特朗普

特朗普威脅對iPhone徵收25%的進口關稅,摩根士丹利認爲,"吃下關稅"也比"美國製造"強,並給庫克“支招”如何哄好特朗普。

5月28日,據追風交易臺消息,摩根士丹利最新研報顯示,即使面臨25%的進口關稅,蘋果仍然不太可能將iPhone生產遷回美國。

報告稱,數據顯示,美國生產iPhone的成本將比中印製造高出35%,遠超通過漲價4-6%來抵消25%關稅的成本。

摩根士丹利還指出,如果其預期的關稅實施,或將導致蘋果2026財年每股收益下降約11美分。

爲了滿足特朗普的要求,摩根士丹利建議庫克可考慮將部分小批量蘋果產品的生產遷回美國,並承諾未來將其他蘋果產品在岸生產。

在美生產成本顯著高於關稅

據摩根士丹利大中華科技硬件團隊的估算顯示,在美國製造iPhone的成本至少比在中國或印度高35%,主要原因包括:

摩根士丹利表示,如果蘋果要維持類似的毛利率,美國製造的iPhone 16 Pro需要定價1350美元,而非目前的999美元。

摩根士丹利還在報告中特別提到了蘋果將工廠遷回美國的時間成本問題。

報告稱,根據與蘋果的合同製造商溝通,裝配工廠從建設到生產至少需要2年以上時間。考慮到蘋果在美國銷售超過6500萬部iPhone,需要不止一個工廠,且在生產高峰期的時候需要超過10萬名熟練工人。

以臺積電爲例,其2020年宣佈亞利桑那州晶圓廠投資,直到2024年底纔開始大規模生產。摩根士丹利稱,如果蘋果遵循同樣時間表,首批美國製造的iPhone可能要在特朗普離任後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

關稅對蘋果的財務影響

報告稱,根據模型計算,摩根士丹利假設iPhone將被徵收25%的(來自中國和印度)關稅,給蘋果帶來的財務影響如下:

華爾街見聞此前也提及,瑞銀分析師David Vogt研報中寫道:

華爾街目前預計蘋果2025財年的EPS爲7.18美元,以此計算,瑞銀估算減少0.51美元意味着,EPS會僅僅因爲從中印兩國進口iPhone的關稅而下降7%以上。

蘋果的潛在應對策略

報告稱,摩根士丹利建議,蘋果CEO庫克應考慮宣佈將部分小批量蘋果產品的生產遷回美國,例如:

大摩表示,雖然不如iPhone那樣具有象徵意義,但這將創造雙贏局面:政府獲得全球最大電子公司公開承諾新的美國生產,蘋果面臨的地緣政治威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