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認真”起來對蘋果也不客氣:威脅徵收25%關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將矛頭對準科技巨頭蘋果公司,以關稅爲武器施壓其將iPhone製造遷回美國。當地時間5月23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發文警告:“我早就告知蒂姆·庫克,我希望在美國銷售的iPhone是在美國製造,而非印度或其他地方。否則,蘋果必須支付至少25%的關稅!”此言一出,蘋果股價盤前應聲跳水近4%,並拖累美股期貨全線走低。
關稅大棒下的“製造業迴流”執念這已是特朗普本月第二次公開向蘋果CEO庫克施壓。5月15日,他在卡塔爾會見企業高管時直言:“你承諾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現在卻在印度到處建廠。我們對這不感興趣!”儘管蘋果今年2月宣佈未來四年將在美投資5000億美元,但重點集中在服務器生產、芯片製造等領域,而非核心的iPhone組裝。
目前,約80%的iPhone在中國生產,而蘋果正加速將產能轉向印度——富士康計劃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投資15億美元建廠,目標在2026年前實現印度產iPhone佔美國市場大部分份額。這一戰略顯然與特朗普“製造業迴流美國”的核心政策相悖。
“美國製造iPhone”的現實困境分析師普遍認爲,特朗普的要求短期內幾乎不可能實現。韋德布什證券董事總經理丹·艾夫斯指出,美國缺乏完整的手機供應鏈和足夠的技術工人,若強行遷回生產,iPhone售價可能飆升至1500-3500美元(現價約1199美元),並稱此舉是“童話故事”。
更嚴峻的是,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除蘋果外,他近期還對沃爾瑪、美泰等企業發出類似警告,甚至揚言對歐盟徵收50%關稅。這種針對個別企業的強硬手段,已引發市場對“關稅戰2.0”的擔憂。
蘋果的艱難博弈面對政治壓力,蘋果試圖通過擴大在美其他領域投資(如亞利桑那州芯片廠、密歇根州製造學院)展現誠意,但始終迴避承諾iPhone本土化生產。分析人士指出,庫克或將與政府展開新一輪談判,但全球供應鏈重構的鉅額成本和效率損失,註定這場博弈難以簡單妥協。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雖短期衝擊股價,但蘋果高達千億美元的現金儲備或能緩衝風險。真正懸而未決的是:在全球化與保護主義的拉鋸中,科技巨頭能否繼續維持其“輕資產”的全球生產神話?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