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威脅「25%關稅」也沒用? 分析師:蘋果寧可漲價
▲2019年11月,川普在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的陪同下,參訪蘋果工廠。(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警告,若蘋果(Apple)未在美國境內生產供美國市場販售的iPhone,將對其產品加徵25%關稅。但分析人士認爲,總統的威脅可能起不了作用,因爲就獲利能力來看,蘋果自行吸收成本或漲價,而非把生產線移回美國,纔是更合理的作法。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𫓹(Ming-Chi Kuo)以準確預測蘋果發展與趨勢聞名,他在X寫道,「就盈利能力來說,蘋果接受25%關稅對於iPhone美國市場銷售的打擊,比把iPhone流水線移回美國好得多了。」
瑞銀集團分析師沃特(David Vogt)則表示,潛在的25%關稅雖是一個「震撼的頭條」,但對蘋果營收而言,只會構成「溫和的阻力」,讓每股年度收益下滑達到51美分。在目前關稅情勢下,原本預期下滑34美分。
▲Wedbush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直言,在美國生產iPhone是一個「不可行的童話」。(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分析人士長期認爲,在美國製造iPhone將導致價格非常昂貴,甚至根本不可能。一些人估計,此舉將導致iPhone零售價漲至1500美元至3500美元(約新臺幣4.5萬元至10.5萬元)。
其中,勞工成本肯定會提高,後勤也會變得很複雜,因爲打造供應鏈與工廠必須耗費數年,而蘋果把組裝零件進口至美國時,也仍會受到關稅影響。
富國銀行分析師雷克斯(Aaron Rakers)認爲,蘋果可能把美國iPhone售價調高100至300美元(約新臺幣3000至9000元),以保持大約41%的毛利率,而川普政府可能對印度進口的iPhone課徵特定關稅。
川普的關稅威脅,最終將會如何發展,分析師們大多抱持謹慎態度。或許蘋果能夠與政府達成協議,又或者把關稅問題帶到法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