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威脅對非美國產iPhone加徵25%關稅,施壓蘋果迴流製造業
2025年5月23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如果在美國銷售的iPhone不是在美國本土生產製造,將對其徵收至少25%的關稅。特朗普強調,他早已告知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希望蘋果在美國銷售的iPhone能在美國本土生產,而非印度或其他國家。
關稅施壓與蘋果的全球供應鏈困境
特朗普政府近年來持續推動製造業迴流政策,試圖通過高關稅迫使跨國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此前曾表示,特朗普相信美國擁有足夠的勞動力和資源在本土生產iPhone,並稱蘋果已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暗示其具備迴流條件。然而,蘋果高管多次指出,美國缺乏成熟的供應鏈和低成本勞動力,若強行轉移生產,iPhone成本可能飆升40%,最終導致售價大幅上漲。
蘋果的應對:部分轉移產能,但難以完全撤離中國
面對政治壓力,蘋果近年來逐步將部分iPhone生產從中國轉移至印度,以分散供應鏈風險。數據顯示,2025年印度生產的iPhone已佔全球總產量的25%,預計未來幾年這一比例還將上升。然而,分析師普遍認爲,美國本土缺乏完整的電子產業鏈,短期內難以承接iPhone的複雜製造需求。Needham分析師勞拉·馬丁直言:“在美國生產iPhone行不通”,並預測若強制迴流,iPhone售價可能高達3500美元。
未來走向:政策博弈與市場現實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可能加劇蘋果的運營壓力,但企業決策仍將基於經濟理性。庫克此前曾表示,若美國能突破自動化技術瓶頸(如高精度機器人手臂)並完善供應鏈,蘋果或考慮本土生產。然而,波士頓諮詢報告指出,即便轉移20%產能至美國,綜合成本仍將上升37%,消費者可能面臨更高價格。
目前,蘋果尚未對特朗普的最新表態作出 迴應,但分析認爲,該公司更可能繼續推進印度等地的多元化佈局,而非完全迴歸美國製造。這場關稅博弈的背後,凸顯了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複雜性與政治經濟現實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