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施壓iPhone“美國製造” 蘋果爲何難棄中國供應鏈?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5月26日消息,美國政府近日向蘋果公司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將iPhone生產線遷回美國本土,否則將對海外生產的產品徵收至少25%關稅。但業內分析指出,這一要求在現實層面面臨成本、供應鏈、技術人才三重壁壘,短期內難以實現。
市場研究機構TechInsights分析師韋恩·蘭姆算了一筆經濟賬:若將iPhone生產線完全轉移至美國,終端售價將飆升至2000美元以上,較現行價格翻倍。
曾在蘋果擔任製造設計經理的馬修·摩爾表示,轉移供應鏈會帶來一些好處,包括降低從海外運輸產品的環境成本。但與必須克服的挑戰相比,這些好處微不足道。
而從人才來看,蘋果CEO蒂姆·庫克2017年曾直言:“中國工具工程師數量足以填滿多個足球場,而美國連一個房間都坐不滿。”這種人才密度差異在精密製造領域尤爲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自身對iPhone的未來也持保留態度。蘋果高管曾預言:“十年後人們可能不再需要iPhone。”這種危機感促使蘋果將研發重心轉向爲人工智能打造的新設備。外媒認爲,在此背景下,重金押注美國本土製造顯得並不明智,既要承擔鉅額轉型成本,又可能錯失新興市場機遇。
業內人士分析,即便蘋果願意承擔成本,美國消費者是否願意爲2000美元的iPhone買單仍是未知數。這場圍繞“美國製造”的博弈,本質上仍是全球化時代產業分工的縮影。(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