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除役vs延役專題》核三功成身退 重啓之路難行

全臺最後一部運轉中核能機組核三廠2號機,17日即將停機解聯,走入「除役」階段。圖/本報資料照片

三座核電廠 營運發展歷程

三座核電廠資料

編按:5月17日最後一部核三廠2號機將熄燈,臺灣供電走向「零核」時代,真正進入「非核家園」。臺電提出近500萬瓩新增天然氣供電機組替代,可望穩住供電,但何以工商界及外國商會仍憂心忡忡?臺灣能源結構少了準自產能源且作基載的核電,工商界就是擔心能源韌性不足,連美國都關切臺灣的能源安全。在全球重新擁抱核電之際,臺灣「非核」之路能走遠?本報特製作此專題,供各界討論。

全臺最後一部運轉中核能機組核三廠2號機,17日即將停機解聯,走入「除役」階段,等於宣告臺灣發電進入「零核」狀態,真正邁入「非核家園」。不過,產業界擔心基載電力少了核電,只剩排碳的火力,對臺灣能源韌性忐忑不安。

核三2號機裝置容量95.1萬瓩,佔發電配比約3%,比重雖不大,但卻是可以24小時運轉不停機的「無碳基載電力」,當核電走入歷史,就短缺這項基載關鍵能源。美商及歐商質疑,「臺灣能源韌性不足,能支撐AI及半導體產業發展?」

核一廠是在1960年代臺灣經濟快速發展之際,列入十大建設興建,核二、三廠也是列入十二大建設行列。當時,核工人員在臺電走路有風,薪資更有特別「核能加給」,高人一等。

三座核電廠 貢獻臺灣五年電力需求

據臺電統計,三座核電廠40年總髮電量約14,007.5億度,其中核二、三廠分別發電5千多億度,核一廠3千多億度。如以能源署2月公佈2024年電力消費量2,833.5億度計算,約等於貢獻臺灣五年電力需求。「護國神山臺積電先進製程晶圓廠傲視全球,三座核電廠長期來也做出貢獻!」臺電發言人副總蔡志孟這麼說。

三座核電廠不僅對臺灣經濟貢獻大,運轉實績在全球亦屬前段班,惟進入延役、除役轉折點,卻命運多舛。以核一廠1號機爲例,2014年12月28日歲修時,填換燃料發現一束燃料組件把手鬆脫,未獲準重啓,直到2018年12月5日屆期除役,長達四年停機。無獨有偶,核一廠2號機2017年6月2日,因暴雨電塔倒塌停機,直到2019年7月15日屆期除役,也未準重啓,相當核一廠2部機都落入「提前除役」命運。

再者,核二廠1號機本運轉至2021年12月27日除役,因用過燃料池空間不足,新北市府遲未同意乾式貯存設施動工,用過核燃料無法退出抽換,被迫運轉至6月底,7月2日停機解聯,提早半年除役。連核二廠2號機都因2016年5月大修完成並聯發電時跳脫,停機600多天,2018年6月才重啓。

最後一部核三廠2號機,是在社會各界延役、除役擾嚷聲中走至盡頭。在沒有修法下,勢必先停機,蔡志孟說,這一點,核電人員沒有人敢說「不」。

核一、二廠4部機用過核燃料都在爐心中,堪稱世界「奇蹟」,過去十年地方政府掣肘,日前核一室外幹貯已取照將移出燃料,核二室外幹貯去年底亦開工;至於室內幹貯,核一、二廠規劃合併招標;核三則進行除役環評及幹貯採購作業。至少「中期」高放幹貯設施都加快腳步,連高放最終處置選址立法,經濟部也成立專案辦公室,展現核廢料「應處理」的態度。

臺灣走向非核家園成真

事實上,最後一部核電機組停機解聯,具有重大「象徵性」意涵,不但落實民進黨黨綱,也滿足抱持「非核」神主牌綠營人士的期待,意味臺灣走向「非核家園」(只是非核發電家園)。至於「非核」要走多久,端視府院高層對社會氛圍及國安考量而定。

不可諱言,核電若要延役,不只修法這麼簡單,還有福島事件後需增加安全設備,核能發電專業人才需要重新招攬與補充等,少則三年、多則五年,還有一段長路要走。「核電機組運轉40年,和車子停一陣子重開考量不同」蔡志孟說,若要延役有許多安檢工作要做,包括檢查機械、電氣、儀控等設備,評估材料老化情況,學者也點出蒸汽設備應更換,還有核三廠幹貯設施須同步興建啓用。

另日本311福島事故後,不只設備汰舊換新,海嘯牆興建及必要耐震補強等都需強化。除此,臺電要提出延役申請計劃,由核安會及國際間同儕審查,惟在非核氛圍下,核安會專業人力及能力能否擔此大任,不無疑問,只能引入國際同儕協助,多重確保核安。

「臺灣有無延役經驗不用擔心」,清大核工系教授葉宗洸說,我核電延役審查法規就是沿襲美國,美國有86部機組延役20年,經驗相當豐富,臺灣核電設備及技術也來自美國,一旦向美採購設備、零件及核燃料,在覈安上不但更有信心,也兼具改善貿易逆差效果,一舉數得。

環團指世界沒有停機後又重啓案例,而美國密西根州帕利塞德Palisades核電廠就是首座關閉又重啓案例,之前也傳出微軟打算重啓三哩島核電廠。葉宗洸說,停機後重啓技術上不是問題。

總之,除役和延役是二條完全相反的路線,不論臺灣要走哪一條路,決策宜快不宜拖!若懸而不決,核電員工將無所適從,人心更會浮動。核三廠有550名員工,臺電決定517之後,暫續留廠內,進行營運維護工作;另核二廠尚未取得除役許可,仍留下400多名既有電廠人力在維護中,這些都是「延役」重要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