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車掃挺核三延役 藍:AI靠核電
臺灣民衆黨臺北市黨部16日舉行816核三延役擂臺,模擬正反雙方辯論,說明能源議題。(杜宜諳攝)
環盟及護臺團體16日舉行「反對核三重啓遊行」。(範揚光攝)
朝野趁着核三延役公投前最後一個週末,全力衝刺拉票!民衆黨除臺南市黨部16日發起大型車掃活動外,多位挺核專家憂心,臺灣備載容量相當緊繃,火力發電全開的下場就是肺腺癌比例直線上升;國民黨昨天也指出,AI時代不能沒核能發電,美國有66座核電廠延役40年,駁斥民進黨「核廢料沒地方放」非事實。
而反對核三延役的臺灣環保聯盟等反對團體16日也舉行遊行,民進黨團書記長陳培瑜坦言,目前要催出公投不同意票確有難度,民進黨立場沒有改變,在覈能安全沒有解決、核廢料未解決、社會沒有共識就要投下不同意票。
民衆黨挺核三延役的大型車掃,16日由民衆黨臺南市黨部主委顏耀星領軍,國民黨立委謝龍介也現身力挺,跨黨派合力爲核三延役議題發聲。此外民衆黨臺北市黨部16日也舉辦「核三延役擂臺」,模擬正反雙方辯論,說明能源議題。
前核二廠長林文昌指出,核電是臺灣電力系統最可靠的選項,調度人員最放心的就是核能,因爲穩定、安全又能減碳,如今燃料價格雖回穩,臺電仍虧損,甚至傳出今年電價將調漲5%。另外,晚上備載容量經常陷入吃緊狀態,雖然臺電網站幾乎天天顯示綠燈,但實際上相當緊繃。
清華大學核工系特聘教授李敏表示,若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讓核一、核二、核三延役並推動核四商轉,臺灣就不會陷入今日缺電困境,且核能延役能減少燃煤使用,降低肺腺癌與空污問題,此外臺灣最大問題在於9成以上能源仰賴進口,還要面對強大敵人的威脅,一旦供應鏈受阻就會陷入危機。
國民黨昨天表示,未來5年,AI、高科技與製造業將讓臺灣電力需求增加13%以上, 核電是臺灣電力系統最可靠的選項,在AI資料中心與高耗電產業用電持續增加的情況下,不受天候影響的基載電力,能減少對燃氣與燃煤的依賴,降低空污與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