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籲核電延役 朱嗆沒電AI免談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國民黨立委舉出標語高喊「核電延役,凍漲電價」。(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正式邁入無核發電時代,在野黨雖成功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允許核電廠延役,不過是否實際放行,仍須由中央決定。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臺灣已進入非核家園時代,但目前最需要的是電力,沒有電就無法談AI、科技,「嘿攏豪小欸」。高雄市長陳其邁則說,一部開了40年的老車,不可能延役,若未來核廢料處理,或是社會有共識時再討論。

朱立倫17日於臺北市街頭宣講指出,民進黨的能源政策走向極端,一方面使用火力「用肺發電」,另一方面強推光電,甚至要將屏東轉型爲光電場。硃批評,光電每度高達5.5元,遠高於核電1.1元,不僅推升用電成本,還造成空氣污染,最後傷害的都是人民健康與荷包。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也指出,若民進黨仍堅持非核政策、每年將多支出上千億元發電,這筆龐大成本不該由全民埋單。她表示,當全球多數已開發國家正重新檢視能源政策、重啓核電或延役舊機組時,臺灣卻選擇全面淘汰核電,導致供電不穩、碳排上升、電價暴漲,民衆生活成本不斷攀升,國家能源安全也受到衝擊。她指出,臺灣3座核電廠每年可供應約400億度電,若延役每年可爲國庫節省最多1600億元。

許宇甄強調,非核政策上路後,臺灣對進口能源依賴大增,目前天然氣佔比已達55%、燃煤32%,碳排問題日益惡化,在碳稅與淨零目標壓力下處境艱難,唯有重啓核電才能打破惡性循環,並呼籲政府應面對修法結果,務實啓動核電延役程序,避免衝擊民生與經濟。

核三廠今正式除役,支持或反對核能的在地居民都擔心着同一件事情,「電會不會不夠用?」住在覈三廠對面的李姓民衆說,核電廠要轉型成光電廠也好,不然要重啓也很麻煩,不過希望政府要保證電力足夠。廖姓居民則說,核三廠40年來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民生用電都有功勞,也帶來很多就業機會,而今除役多少有點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