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關稅大戰弦外音─當川普點贊二戰日軍(丘智賢)
2025年3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會見硫磺島戰役老兵。(美聯社)
1945年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去世,他雖未親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但親手終結孤立主義,並一手主導了奠基於大西洋憲章,以聯合國體系爲主的戰後秩序,已成爲他最鮮明的歷史定位。
羅斯福大概怎麼也想不到,80年後,另一位美國總統川普卻正在讓二戰秩序成爲過去式,川普不僅以關稅戰、赤裸裸地恫嚇威脅,取代了美國長年推動的自由貿易秩序,其政府官員甚至公然爲二戰日軍點贊,大戰先訴求正義,再造就和平的歷史基調也在崩解之中。
今年3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出席硫磺島戰役80週年重聚活動,竟然盛讚日軍指揮官慄林忠道「堅忍不拔,充滿勇氣與決心」,日軍官兵「熱愛家庭,衛國忠誠」,儘管美日戰場重聚行之有年,但這樣的發言堪稱打破紀錄,也折射出盟國二戰勝利80週年之際,川普政府正打破歷史框架,或者也可以說,他對於傳統,根本不在乎。
發生在1945年2至3月的硫磺島戰役,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史上最爲血腥的戰役之一,日軍2萬1千名守軍,除千名被俘外,全數陣亡,而美軍則付出了較日軍更大的死傷代價,才攻克了這個僅有21平方公里的小島,這場血腥戰事從何而生?當然是基於1941年大西洋憲章與次年的聯合國家宣言,美國立誓與盟邦推翻軸心國暴政,捍衛自由的訴求,若非如此,當年美國怎會被譽爲自由世界燈塔與民主國家兵工廠?
最能凸顯二戰先訴求正義,再造就和平的立論,莫過於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在東京灣受降時發表的演說,他強調日本誤用了西方知識,以盲從和暴力奴役人類,抹殺自由,盟軍正是要解救日本人民於奴役狀態,使他們走向尊榮與自由民主。
日本在戰後的自我定位,卻長期忽視了侵略他國,方招致戰禍的正義判準,而是辯稱,戰後的日本早已是愛好和平之國,並不斷強調日本受戰禍的程度。對於硫磺島的紀念與記憶,堪稱代表,1953年,曾擔任硫磺島警備司令的原海軍大佐和智恆藏創設硫磺島協會,推動日軍遺骨歸葬紀念等事宜;1968年,美國將硫磺島行政權交還日本,日方持續進行陣亡官兵遺體挖掘,而慄林忠道的外孫新藤義孝,也在1996年當選日本衆議院議員後,在國會組織硫磺島問題懇談會,邀請跨黨派議員加入,以共同推動。
另一方面,曾在硫磺島戰役中擔任連長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將斯諾登,因擔任駐日美軍參謀長,對日本產生感情,主張仇恨日人已無意義。因此,1985年時,美日雙方共同在硫磺島立碑,碑文提到,在戰役40週年之際,美日雙方參戰老兵重逢島上,共享和平與友誼,併爲兩軍的官兵祈福,盼他們永被銘記,戰爭永不再生;1995年開始,斯諾登更每年舉行戰場重聚活動,日方對此非常歡迎認同;2015年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特別以斯諾登與慄林後人新藤義孝握手相聚,作爲兩國和解的象徵。
而硫磺島的公衆形象,更隨着2006年,美國夢工廠公司,分以美方與日方視角,拍攝的兩部電影:《硫磺島的英雄們》與《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繼續被強化,在日方視角中,慄林忠道藉由著名影星渡邊謙的演繹,成爲兼具武德與智慧的良將形象,在日本創下51億日圓的高票房,也可以想像,對日本當代觀衆來說,硫磺島的日軍就是爲保護日本犧牲的烈士。
日本的多年努力與經營,終於使和平取代了正義,流行於話語中,石破茂稱今日享受的和平與繁榮,建立在戰死者的犧牲,與80年來人們的不懈努力,而赫格塞斯也附和此說,好像當年兩國都屬同盟國陣營一般;4月8日,日本德仁天皇夫婦也抵達硫磺島憑弔,1960出生的他,只從父親明仁天皇口中聽聞過二戰的片段點滴,評價道,經歷過戰爭的一代人將自己的經驗傳遞給未經過戰爭的一代非常重要。
德仁與日本想要傳遞的主旋律,聽似只有和平而無正義;如果日軍皆是好人好事代表,那麼當年美軍又何必浴血灘頭,死傷枕藉?當川普政府不再強調二戰的正義性,正也告訴我們,已屆80年的聯合國秩序,保存期限大概已過,國際秩序更趨動盪,確在眼前。
(作者爲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