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顛覆史實 國防部以《馬亨亨》謳歌抗戰勝利?(丘智賢)

國防部近日公告,3月5日將舉行一場慶祝抗戰勝利80週年音樂會,但是曲目單中,竟沒有一首與抗戰有關的歌曲,安排難道是爲了怕觸怒綠營高層?(圖/本報資料照)

在一場國防部隆重舉行的慶祝抗戰音樂會上,你預期會聽到什麼曲目?

是長城謠、歌八百壯士、松花江上,還是黃埔校歌?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雄壯旋律,情歌如杜鵑花、歡快節奏如恭喜恭喜,都是不折不扣,有着感人故事的抗戰歌曲,在烽火遍地,傷亡枕藉的大時代裡,每一音符都是血淚鑄成,目前有超過4000首以上的抗戰歌曲傳世,既有黃自、賀綠汀、劉雪廠等名家之作,也有鄉謠小調入曲,可謂是一座時代的音樂寶庫,正待發掘。

國防部在預算書當中,不敢提抗戰兩字,不願編1元預算,近日卻公告,3月5日將舉行一場慶祝抗戰勝利80週年音樂會,但是曲目單中,竟沒有一首與抗戰有關的歌曲,康第德序曲、胡桃鉗組曲等世界名曲雖然動聽,但試問,曲目與慶祝抗戰勝利有何干系?安排難道是爲了怕觸怒綠營高層?

更有甚者,國防部強調,特別創作了《馬亨亨》交響詩以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更屬滑稽之至,甲午戰爭後,日軍侵奪臺灣,原住民頭目馬亨亨與日方談判,並主動率族人夾擊在臺東抵抗日軍的原清軍劉德杓部,接受表揚慰勞,領受津貼,之後當地爆發反抗日本統治的七腳川事件與成廣澳事件,日方又要求他奔走勸告,不要抵抗,但日軍依舊下手報復原住民,而劉德杓幾經奮戰,被日軍所執,清廷以另一位抗日誌士簡大獅將其換回,後未知所終,而簡大獅不幸被日本處決,劉德杓、簡大獅,更該爲我們所敬仰銘記。

後人或可爲馬亨亨辯解苦衷,但現實是,馬亨亨不僅與抗戰無關,也不願抗日,反而主動擔任了類似抗戰期間「維持會長」一類的角色,他更參加日軍隊伍,共同鎮壓抗日行動,這樣一位人物,在鄉土地方誌上或可留待評論,而有何資格登於堂皇紀念抗戰英烈殿堂之上,成爲代表人物?國防部還正式行文多所學校,邀請師生前來聆聽,抗戰官兵將何瞑目?

在多年來「去中國化」的教育下,當下學子根本不知道何爲抗戰,更不清楚,若沒有抗戰官兵的犧牲,造就臺灣光復,怎能改變臺灣同胞的命運,馬亨亨也只能天天對日本小吏鞠躬哈腰,深怕族人慘遭屠戮,原住民同胞擔任首長與民意代表,在日據時代更是天方夜譚。正是從賴清德以降否認開羅公報等抗戰成果的態度,使得許多人早就忘卻了,我們是戰勝國國民的無上榮耀,甚而以附和唱隨日據統治爲時尚之事,實屬價值錯亂。

抗戰使日本的侵略野心與暴行,赤裸裸地呈現於世界眼前,在貪婪掠奪下,日本高估本身國力,毫無戰略智慧,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當時同盟國的官兵,無不相信他們是爲了正義而奮戰,1942年元旦由美、英、蘇、中四國領銜簽署的聯合國家宣言,鄭重指出,「深信爲保衛生存、自由、獨立與宗教自由,並保全其本國與其他各國之人權與正義起見,完全戰勝敵國,實有必要,並深信各簽字國家正從事於對抗企圖征服世界之野蠻與殘暴力量的共同鬥爭」,在此基礎上,又經歷4年的奮鬥,才換來不易的和平,這纔是世人所該慶祝銘記者,抗戰,正是爲正義與和平而戰。

紀念這樣一場影響迄今的世界大戰,面對千萬灑血的青年英烈,國防部文不對題,甚至嘲弄當年抗日之舉的音樂會,甚而比諸沉默不語,更讓人感到不值、難堪,可不是嘛?凡爲功名事,價值皆可拋。

(作者爲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