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法治賦能 營商煥新
“法院的柔性執行幫我們企業渡過了難關!”近日,東勝區某工程機械公司負責人劉先生在回訪電話中向執行法官連連致謝。此前,該公司因買賣合同糾紛面臨850萬元債權難以收回的困境,被執行人楊某雖經調解仍遲遲未履行付款義務。東勝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創新採用“震懾+緩衝”遞進式執行策略,既凍結賬戶形成法律威懾,又暫緩限高給予一個月履行期,最終促成楊某全額還款,既保障了申請人權益,又避免了“辦一個案子垮一家企業”的僵局。
這一讓企業點讚的案例,正是東勝區人民法院聚焦營商環境優化、推動司法服務從“裁判止爭”向“賦能發展”躍升的生動實踐。爲精準護航市場主體,東勝區以企業全週期法治需求爲導向,構建“智慧司法+柔性監管+信用激勵”三位一體服務體系,打造“東法優商”新生態。
智慧司法:全鏈條提速,讓企業解紛“零時差”
走進東勝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涉企綠色窗口的電子屏上正實時滾動着金融糾紛調解進度。某銀行信貸部經理王女士體驗了“AI要素式審判”的極速效率:“輸入關鍵數據1分鐘,系統自動生成裁判文書,待還本金、利息一目瞭然,當天就拿到了判決書。”依託全流程智能化系統,該院金融案件平均審理週期壓縮至15天,這正是東勝區司法改革提效,爲企業解憂的生動體現。
柔性監管:剛柔並濟,給企業留足“喘息空間”
“多虧‘首違不罰’政策,我們及時整改後避免了徵信污點。”某餐飲連鎖店店長張先生感慨道。東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60家企業的首次輕微違法行爲免予行政處罰,轉而通過行政指導書督促整改;同步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聯合30個部門歸集許可處罰信息,企業受檢頻次下降40%。這種“警示在先、容錯糾錯”的監管模式,讓執法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信用激勵:誠信“變現”,助企業輕裝前行
在鄂爾多斯市雙綺羊絨製品有限公司展廳,“東勝區信用建設示範企業”牌匾被擺在醒目位置。“憑這塊牌子,我們獲得了貸款貼息、審批優先等15項便利。”董事長麻忠虎介紹說。東勝區通過歸集13.1萬條信用承諾、選樹1.16萬家誠信典型,構建“信用+審批”閉環,71項涉企事項實現“無證明”辦理,企業辦事材料壓減45%。
“法治賦能有‘實’有‘效’,企業才能既有‘利’又有‘譽’。”這正是東勝區優化營商環境的實踐密碼。東勝區以司法改革等舉措爲抓手,實現了法治服務的“賦能”升級。未來,東勝區將繼續聚焦企業需求,讓法治成爲營商環境的最硬內核,激發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高博)
來源:鄂爾多斯市經濟合作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