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設備行業觀察:Figure AI新模型推動機器人升級;江蘇氫能政策加速產業佈局
近期電力設備行業在多領域呈現技術突破與政策驅動雙重特徵,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板塊穩步修復,人形機器人及氫能產業則迎來關鍵進展。行業技術迭代與區域協同效應逐步釋放,爲產業鏈上下游注入發展動力。
人形機器人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
人形機器人領域密集發佈技術進展,FigureAI推出的Helix模型實現視覺-語言-動作(VLA)融合控制,可完成多機器人協作及物品拾取,標誌着機器人自主性與商業化潛力提升。馬斯克旗下Grok3大模型發佈,進一步強化AI與機器人技術的結合。國內廠商如宇樹、優必選等接入DeepSeek大模型,推動機器人智能化應用場景拓展。
深圳市政府近期提出將發佈人形機器人專項政策,通過“揭榜掛帥”支持關鍵技術攻關,並計劃在科技重大專項中增設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板塊。政策引導下,產業鏈企業聚焦核心零部件技術創新,例如傳感器、減速器及電機等環節的技術適配與規模化生產。
產業協同效應逐步顯現,DeepSeek等大模型與機器人廠商的深度合作,加速了AI技術在工業、服務等場景的落地驗證。人形機器人作爲AI技術的重要載體,其商業化進程將依賴硬件性能優化與生態共建,短期內以特定場景試點爲主,長期有望實現多領域滲透。
氫能政策驅動與區域協同發展
氫能產業迎來政策密集支持,工信部提出適度超前佈局氫儲能技術,江蘇省明確到2030年建設加氫站超100座、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1萬輛。政策首次允許在非化工園區建設制氫加氫一體站,降低制氫設施准入門檻,推動綠氫規模化應用。
長三角氫能走廊建設加速,南通、蘇州等地依託產業基礎,規劃打造氫能裝備製造基地與船舶燃料電池應用示範區。南通開發區與申能集團合作建設零碳氫能一體化項目,探索風光電制氫與儲運體系整合,推動區域氫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技術層面,江蘇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與工業副產氫提純,並試點高壓氣態、液態儲運及管道輸氫等多模式。應用場景從交通向能源、工業領域延伸,例如探索氫冶金、氫能發電等路徑,政策與技術的雙輪驅動爲氫能全產業鏈降本增效提供支撐。
行業整體呈現“穩中求進”態勢,光伏、風電等傳統賽道依託政策預期逐步修復,機器人、氫能等新興領域則在技術突破與區域協同中加速產業化進程。未來需關注技術商業化驗證進度及政策細則落地效果。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