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行業觀察:Figure AI突破家庭場景多模態交互;1X公司推出柔性關節人形機器人

本週(2月17日-2月23日),機器人行業迎來多項技術突破與資本動態。中證機器人指數上漲12.8%,國證機器人指數上漲11.9%,均顯著跑贏大盤。FigureAI、1X公司等人形機器人企業發佈新型產品,螞蟻集團等科技巨頭加速佈局,行業技術迭代與場景落地持續深化。

多模態與柔性硬件推動家庭場景落地

FigureAI發佈通用VLA模型Helix

2月21日,FigureAI推出具身智能模型Helix,首次實現家用場景中多模態協同任務執行。在演示中,兩臺機器人通過Helix系統識別並分類首次接觸的雞蛋、牛奶等物品,完成冰箱收納、桌面整理等動作。Helix整合視覺、語言與行動模塊於單一神經網絡,支持數千種未訓練對象的泛化識別,僅需自然語言指令即可完成複雜推理。這一突破標誌着家庭場景下人機協作能力的顯著提升。

1X公司發佈柔性關節機器人NeoGamma

1X公司緊隨其後推出家用原型機NeoGamma。該機器人採用編織尼龍外殼與低減速比關節設計,硬件可靠性較前代提升10倍,噪音降低10分貝。其腱繩驅動的靈巧手支持衝咖啡、洗衣等精細家務,AI系統可精準感知環境風險,緊急情況下允許人類接管操作。目前NeoGamma已進入家庭測試階段,目標以柔性硬件與安全交互打開消費市場。

天工機器人運動性能突破

國創中心發佈的天工機器人實現12km/h奔跑速度,跨越35釐米臺階與雪地複雜地形。其視覺感知系統支持連續多級樓梯無碰撞行走,抗干擾能力提升,大外力衝擊下仍可保持平衡,爲動態環境下的工業與戶外應用奠定基礎。

技術跨界與資本熱度加速行業滲透

螞蟻集團入局具身智能研發

螞蟻集團通過上海螞蟻靈波科技開放人形機器人崗位招募,聚焦系統與應用開發。此前其已投資星海圖3億元,此次入局釋放科技巨頭加碼人形機器人的信號,或將帶動行業資源整合與生態構建。

仿生機器人Clone開啓商業化嘗試

波蘭初創公司CloneRobotics推出仿生機器人Clone,採用液壓驅動與人造肌肉技術Myofiber,模擬人體下肢結構與動作流暢性。該產品具備家居清潔、社交互動等能力,計劃年內限量發售279臺,高級版本售價降至2萬美元,爲消費級市場提供新選項。

融資聚焦規模化生產與技術迭代

全球資本持續涌入機器人賽道:Apptronik獲得3.5億美元融資,谷歌參投,資金將用於擴大AI人形機器人量產規模;星海圖完成3億元融資,螞蟻集團領投,加速具身智能技術研發。融資動態顯示,行業競爭正從實驗室技術向商業化落地遷移。

(注:本文嚴格基於輸入資料撰寫,未引用資料外信息。)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