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材料革新觀察:1X推出尼龍外殼家用機器人;尼龍需求迎增長契機

隨着AI技術與機器人硬件的深度融合,全球機器人產業正加速向實用化場景滲透。挪威機器人公司1X最新發布的NeoGamma家用機器人,採用編織尼龍材質外殼,標誌着尼龍材料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進入新階段。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保有量達428.2萬臺,同比增長10%;Statista預計,2024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461.1億美元,其中服務機器人貢獻362億美元。產業擴張與技術升級的雙重驅動下,上游材料需求持續升溫,尼龍憑藉其性能優勢與產業基礎,成爲關注焦點。

一、機器人產業擴張催生材料需求

市場規模持續擴容

機器人行業已進入盈利規模化階段。根據《2024世界機器人報告》,2023年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同比增長10%,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2024年達362億美元,2029年有望突破730億美元。服務機器人主導市場增長的背後,是家庭、醫療、教育等場景的加速滲透。以1X的NeoGamma爲例,其家庭測試標誌着家用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突破。

材料應用多元化趨勢凸顯

機器人對材料性能的要求涵蓋輕量化、耐磨性、抗衝擊等多個維度。當前,碳纖維、工程塑料、硅材料等均被納入上游供應鏈。其中,尼龍(聚酰胺樹脂)因機械強度高、耐疲勞性突出、表面摩擦係數低等特性,成爲機器人外殼、關節部件及3D打印零部件的優選材料。例如,NeoGamma採用編織尼龍外殼,既降低人機交互風險,也兼顧輕量化與耐用性需求。

尼龍的技術與供給優勢

尼龍工業化時間長,技術成熟度高,品種覆蓋PA6、PA66等主流類型。PA6已實現充分市場供給,國內產能超700萬噸,利用率達80%-90%;PA66雖受制於己二腈進口依賴,但國產化路徑已進入突破末期。此外,尼龍可通過改性滿足差異化場景需求,例如通過增強纖維或添加耐熱劑,提升其在複雜環境中的穩定性。

二、尼龍材料產業鏈的升級機遇

PA6產能向高附加值領域傾斜

當前,尼龍6主要應用於錦綸纖維(佔比約83%)和工程塑料(17%)。隨着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新興領域對工程塑料需求增長,尼龍6產能有望向高附加值環節轉移。以國內超700萬噸產能爲基礎,下游需求提升將加速行業供需平衡,推動盈利空間改善。

PA66國產化進程提速

尼龍66因強度與耐溫性更優,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電氣等領域。此前受限於己二腈技術壁壘,其成本居高不下。近年來,國內企業通過工藝創新與合資合作,逐步打破原料壟斷。例如,部分企業採用丁二烯法替代傳統己二酸工藝,實現己二腈自主供應。國產化推動下,尼龍66價格下行,應用範圍擴展至機器人精密零部件領域。

機器人需求驅動產業鏈協同

若機器人產業持續放量,尼龍材料需求將形成“以量促技術”的正向循環。一方面,現有PA6產能利用率有望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高端尼龍(如PA12、PA46)的國產化進程或加速。此外,材料企業與機器人廠商的協同研發,可推動定製化改性尼龍開發,例如針對柔性外殼或高載荷關節的專用材料。

(注:本文數據及結論均基於公開行業研究,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