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業觀察:DeepSeek開源模型破圈;阿里雲加速生態佈局

中國AI實驗室在2024年至2025年期間展現出顯著的技術突破,以DeepSeek爲代表的研發團隊通過開源模型R1縮小了與全球頂尖AI技術的差距,並帶動國內應用場景的快速落地。與此同時,阿里雲等頭部企業加速開放生態佈局,推動技術向產業縱深滲透。這一輪技術迭代不僅重構了行業競爭格局,也爲國產AI商業化提供了新範式。

技術平權:DeepSeek開源模型重構行業生態

工程化創新推動算力成本優化

DeepSeek-R1模型的發佈顛覆了傳統大模型訓練的“堆算力”邏輯。其通過“按需分配算力”的工程化創新,以不足GPT-4o訓練成本十分之一的投入實現接近o1級的智能水平。中信證券研報指出,該技術路徑使千億級模型在低成本硬件甚至邊緣設備上運行成爲可能,爲AI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掃清成本障礙。

開源戰略加速技術擴散

DeepSeek-R1的開源策略引發“鮎魚效應”。百度、微信、QQ瀏覽器等頭部應用全面接入其滿血版模型,山東煙臺政務雲等地方平臺也完成本地化部署。騰訊、阿里、字節等企業核心業務與R1深度聯動,從搜索引擎到外貿服務,AI技術已滲透至多元化場景。開源模型的高適配性降低了企業技術遷移門檻,形成“模型即服務”的新生態。

行業競爭向基礎層遷移

DeepSeek的崛起促使市場重新聚焦底層技術研發。階躍星辰、MiniMax等“AI六小虎”加速跟進開源動作,Kimi縮短技術項目週期以應對壓力。領中資本黃岩指出,初創企業融資邏輯正在改變——投資人從關注商業化能力轉向技術壁壘與生態協同。這一趨勢推動行業從應用競爭迴歸基礎算法攻堅。

生態卡位:阿里雲佈局全鏈路技術落地

開放平臺整合技術資源

阿里雲通過一站式智能開發平臺DataWorks接入DeepSeek-R1,用戶可調用模型完成代碼生成、數據分析等任務。同時,阿里國際站、1688平臺將R1應用於外貿全流程智能化,覆蓋客戶溝通、訂單管理等環節。蔡崇信在公開演講中強調開源價值,稱閉源系統“價值趨近於零”,進一步明確了阿里“開放生態+垂直應用”的戰略路徑。

算力與場景協同深化

阿里雲與蘋果的合作釋放了“AItoC”的潛力。通過整合硬件入口與雲端能力,其有望在消費級市場佔據先機。電科數字旗下柏飛電子的加固式一體機已支持DeepSeek模型訓練,展現國產硬件與AI技術的耦合空間。此外,煙臺政務雲等案例驗證了AI在公共服務場景的效能,爲政企協同創新提供樣本。

大廠戰略分化加劇

面對DeepSeek的衝擊,頭部企業選擇差異路徑:字節跳動組建AGI長期研究團隊“SeedEdge”,引入前谷歌科學家強化基礎研究;騰訊則通過微信生態快速觸達用戶,搶佔AI搜索入口。上海國創科技黃岩認爲,技術競爭已升級爲生態體系之爭,具備場景閉環能力的企業將更易突圍。

結語

DeepSeek的技術突破與阿里雲的生態佈局標誌着中國AI產業進入“開放協同”新階段。從底層算力優化到上層場景融合,國產模型正重塑全球AI競爭格局。未來,技術迭代與商業落地的雙向驅動或將催生更多“中國式創新”樣本。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AI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