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道填平憂塞車加劇 公館圓環6月28日暫緩動工

公館圓環原先將於7月暑假期間施工,北市議會今拍板,工程將延期並召開座談會邀集學者及相關團體出席。本報資料照

臺北市公館圓環原先預計6月28日動工拆除並填平地下道,但民代及地方憂心塞車,北市議會交通委員會今天決議暫緩施工,議員苗博雅、藍綠多數議員在會中提出圓環拆除等質疑,第一召集人林延鳳決議於6月30日舉辦座談會。交通局允諾,將傾聽、交流更多聲音。

苗博雅表示,拆除圓環及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議題,市府不曾到地方召開說明會,不料,市長蔣萬安拍板後,在議員要求下,於5月29日召開說明會,結果竟是直接公告6月28日施工填平地下道。

苗博雅質疑,新工處在民國110年及113年交工處針對車流績效數據顯見,維持圓環及地下道保留都是最佳,結果如今搖身一變,拆除和填平成了最佳方案。尤其在地居民在意填平公車地下專用道後,原先公車無需停等紅燈,填平後車流模擬延滯從0秒變成多180秒。

苗博雅也說,若以安全爲考量,公館圓環被說是肇事率冠軍,調閱數據發現,肇事率最高爲機車未兩段式左轉,初犯率達99%,交工處多年來未從標線號誌改善。「畢竟填平地下道不是交通標線施工一樣,後悔就挖回來就好。」

在地國民黨議員耿葳說,交通維持計劃、未來數據模擬都沒有系統能夠分析,「說明會不是告知會,蒐集民衆意見之後,然後呢?」呼籲要再納入專業團體、公車族等多方意見。民進黨議員許淑華說,廢除圓環已接到不少來自新店、中永和等汽機車族抱怨。

國民黨議員遊淑慧也說,交通局指公館圓環七年來肇事率居冠熱點,但是沒有說明交通事故樣態,若拆除圓環能解決問題?而地方居民對於圓環、地下道填平是否有意見,市府應有更完整報告,並非僅說明工程時間。

若以廢除地下專用道方案,交工處長張建華表示,屆時公車專用道會改成平面,雖然會多等一個紅綠燈,但是會用綠燈連鎖來克服,以降低遇到紅燈機率。另外,會選定6月28日動工是利用暑假期間車流量少,降低工程的影響。

新工處說明,公館圓環的中央有中空區域,若以保留地下道工程必須加蓋,但考量載重等因素,需要先打基樁方式施工,然而,圓環上有有基隆高架橋,機具升高恐影響用路等,屆時工程會拉長到25個月工程時間,且全區路口成爲工區,恐影響交通。

由於多數議員仍存有疑慮,交通委員會第一召集人林延鳳提出決議,暫緩原先計劃的6月28日施工,並於6月30日邀集相關學者、團體等座談會,充分表達意見。爲此,交通局長謝銘鴻贊成,他說,交通局會納入議員意見,加強補充論述並傾聽各界聲音。

公館圓環附近的福和橋下,新北往臺北的車流大。本報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