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改優先席 障盟贊:座位不該成情勒工具 回歸社會互助
立法院今三讀通過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修正案,將現行的博愛座改爲「優先席」,適用對象也從現行「老弱婦孺」,改爲「其他有實際需求者」優先乘坐。記者餘承翰/攝影
博愛座爭座位爭議頻傳,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身障權法」第53條修正案,將博愛座改稱「優先席」,優先乘坐對象從身障者及老弱婦孺,改爲身障者與其他實際需要者。對此,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洪心平說,許多需要使用優先席對象,從外觀上看不出來,盼透過這項修法,讓優先席迴歸社會互助精神。
洪心平說,障盟對修法樂見其成,許多需要使用優先席民衆,從外觀上看不出來,例如洗腎、癌症化療病人等,都需要使用優先席,過去有部分民衆質疑,身障者、病人既然已經生病,爲何不搭乘計程車,但疾病治療經濟負擔已很重,若長期搭乘計程車,花費不小,實務上許多病人、障礙者,還是會優先選擇搭乘大衆運輸工具。
許多縣市捷運站提供孕婦「好孕貼紙」,供懷孕婦女索取,方便搭乘大衆運輸的民衆辨識。洪心平說,新法上路後,建議不論是公車、捷運都應該提供「優先席貼紙」,讓有需要者索取,以表達自身需求,藉此讓民衆不要覺得博愛座、優先席是保留給老人或特定族羣,例如同爲障礙者,聽障者、輪椅族就不需要使用優先席,一切應迴歸「有需求民衆都能乘坐」。
不過,民衆對修法看法兩極,有網友指出,未來搶位爭議恐仍會上演。洪心平則說,「博愛座本就不該變成情緒勒索工具」,包括長者在內,提出乘坐需求都該被重視,有時不是身障者或長者,也可能因發燒、腹痛等需要使用優先席,應該在現場理性溝通、自由調配,回到社會互助精神,民衆也要學習互相體諒,「若遇到有需求者,即使坐在一般席,我也願意讓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