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改優先席,誰纔是真正需要座位的人? 他憂破壞珍貴讓座文化

醫師沈政男指臺鐵2016年的博愛座圖示就已相當完整,只要再加「請讓座給有需要的人」說明即可。圖/翻攝沈政男臉書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大衆運輸法」修正案,將「博愛座」改名爲「優先席」,規定座位旁須設置圖示,標示「其他有實際需要者」可優先使用。醫師沈政男表示,根本不必修法,只要使用臺鐵2016年起已採用的博愛座圖示,再加強宣導就足夠。

沈政男主張,優先席還是要把老弱婦孺畫上去,同時可加上一個心臟病或其他疾病的標示,像臺鐵附圖上半部的博愛座圖示就是典範。他認爲,使用臺鐵圖示,再多加宣導,就可以了。

他進一步說明,修法將「老弱婦孺」改成「其他有實際需要者」,但座位旁的圖示還是必須清楚呈現讓座對象,讓民衆知道哪些人是有實際需要的人。他建議在圖示下方加註「請禮讓給有需要的人」,以免產生爭議。

沈政男指出,優先席的設置是爲了保障弱勢族羣的大衆運輸權益,尤其臺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這實際上是保障老年人的運輸權。你看捷運都是誰在坐?七、八成都是年輕人,這是一種不平等,因此,「優先席是一種平權做法,不是高齡者的特權。」

他呼籲社會珍惜臺灣的讓座文化,這是臺灣的文化寶藏,在高齡化社會中更顯珍貴,切勿爲了討好年輕人而輕易改變這項傳統,不要爲了諂媚年輕人而自毀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