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遺產爭奪背後,誰的娃哈哈?

剛剛過去的週末,娃哈哈繼承人宗馥莉再次站上了輿論的風口。

隨着"頂配江浙滬獨生女"的標籤被撕下,豪門生活的B面也被公之於衆。除了與妻子施幼珍生下的女兒宗馥莉之外,宗慶後還與娃哈哈曾經的女高管杜建英育有三個子女,均爲美國籍。

他們在香港、杭州兩地發起訴訟,要求獲得宗慶後生前承諾設立的各價值7億美元的信託基金權益,以及平等的繼承權。

事實上,這場財產之爭醞釀已久。早在去年12月,杜建英的三個孩子就把宗馥莉告上了法庭,而宗馥莉的阻擊佈局也由父親去世後延續至今。

在娃哈哈的成長壯大中,宗慶後設立大量影子公司,通過體外循環,既構建了龐大的商業帝國,也引發了與達能的世紀大戰。現在,這些影子公司不但成爲宗馥莉的諸多對手,也成爲她的陣地,迫使她必須理清"誰的娃哈哈"這一關鍵命題。

1、訴訟掀起新內鬥

外媒報道稱,這次被擺上檯面的訴訟發生時間在2024年12月,宗慶後去世10個月後。訴訟涉及香港、杭州兩地,由宗繼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和宗繼盛(Jerry Zong)三位宗馥莉"同父異母的弟妹"提起。

彭博社在報道中透露,上述三位子女的母親是娃哈哈集團早期高管杜建英。

這位畢業於浙大、精通英語的女士曾經多次在宗慶後的自傳《萬有引力原理》中出現:1991年,娃哈哈急需懂外語的人才,宗慶後親自給候選人打電話通知錄取,其中就包括杜建英。此後,杜建英還曾被派駐杭州罐頭食品分廠,負責罐頭食品等的出口業務。

根據彭博社的報道,2003年,宗慶後設立該信託,注入資金的來源爲娃哈哈集團未來分紅。2024年2月宗慶後去世後,信託注資中斷,目前還未存夠21億美元,僅有18億元,2024年5月,還有110萬美元資金流出。

針對這樣的情況,宗繼昌等三人提出訴求:繼續履行宗慶後生前承諾,每人分得7億美元信託資產,並阻止宗馥莉處置匯豐銀行賬戶中的資金。而宗馥莉方面則迴應稱,"不認可原告證據,未接受任何遺產指令。"

公開資料中對宗繼盛的提及不多,但宗繼昌和宗婕莉早在身份被公開前,就已經出現在娃哈哈集團的管理層名單裡。

宗繼昌,曾在熱搜詞條上被稱爲"娃哈哈第一位外籍高管"。公開資料中,對他的年齡有兩種敘述,一說其出生於1989年;二說其出生於1996年,是杜建英作爲宗馥莉出國留學的監護人去往美國時生下的。

根據領英公開資料,宗繼昌於2015年畢業於康科德高中,2015年到2019年間就讀於美國康奈爾大學,並取得了食品科學學士學位,其實習經歷也多圍繞食品方面。他的妹妹宗婕莉則出生於1998年,同樣畢業於康科德高中,大學專業爲心理學。

天眼查信息顯示,2022年,宗繼昌和宗婕莉就已經以董事身份進入到瀋陽娃哈哈榮泰食品有限公司。這一年,宗婕莉24歲。此外,宗繼昌擔任董事的公司還有南京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天津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大理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雙城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和吉安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

這些公司的管理者名單中都有杜建英,大股東名單中也都出現了同一個名字——"榮泰公司"。據悉,榮泰企業有限公司(英屬維爾京羣島)是上述四家分公司持股比例60%或55%的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6月到7月間,這些公司全部發生了法人和董事長變更,變更後的法人均爲宗馥莉或宗馥莉在剛剛進入娃哈哈基層時就共事的心腹祝麗丹。這樣一來,杜建英和其子女雖然仍在公司中擔任董事,其職務權力實際小於任董事長的宗馥莉團隊。

今年年初,《21世紀經濟報道》曾報道稱,以宗馥莉爲代表的娃哈哈管理層在全國範圍內關停了18個產線,其中就包括上述提及的全部6家公司。隨後又有媒體報道稱,娃哈哈要求這些停工產線的員工部分分流至"宏勝系"產線。而"宏勝系"正是由宗馥莉控制的娃哈哈派系。

不過,杜建英及其子女目前仍有屬於自己的投資版圖。當年達能與娃哈哈之爭後,杜建英脫離娃哈哈集團,於2010年創建了三捷投資。據悉,杜建英持有這家公司99.8%的股份,剩下0.2%的股份則由宗慶後的妹妹宗蕊持有。目前,三捷投資的版圖涉及醫療、影視、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

而三捷投資此前同樣與宗慶後有過共同的投資,比如杭州蕭山宏盛食品有限公司。但在宗慶後去世後,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同樣由宗慶後換成了宗馥莉,新進董事名單中還赫然出現了宗馥莉生母——施幼珍的名字。

2、宗馥莉,去娃哈哈化

爆發在即的遺產紛爭再次將宗馥莉拉進輿論旋渦。

實際上一年前的7月,宗馥莉才通過一次"以退爲進",鞏固自身在娃哈哈的管理者地位。

彼時,一封署名爲宗馥莉的《致娃哈哈集團全體員工的函》引爆網絡,聲明中提到,"杭州市上城區政府及娃哈哈集團部分股東,就本人自宗慶後董事長離世後對娃哈哈集團經營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質疑,致使本人無法繼續履行對娃哈哈集團及其持股公司的管理職責。"

在這條聲明發出僅7天后,宗馥莉便迴歸娃哈哈繼續履職。迴歸僅一個月後,宗慶後的29.4%的股份轉讓給了宗馥莉,這意味着後者真正接替父親,成爲娃哈哈集團的三大股東之一。

杭州娃哈哈集團的股權結構調整爲,大股東國資杭州上城區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以及職工持股會持股24.6%。

實際上,杭州娃哈哈集團的股權結構是在2000年時期經過一系列改制形成的。但是宗慶後締造的龐大的娃哈哈商業帝國,邊界遠遠超過娃哈哈集團這一個層面。

爲了平衡多方利益、規避政策風險、強化個人控制權,宗慶後通過平行公司體系切割核心資產,進行分佈式控制。

公號"國資國企研究"曾經梳理娃哈哈的股權版圖,將其分爲五個板塊:國有股板塊、宗慶後股權板塊、宗馥莉股權板塊、杜建英股權板塊和職工持股會股權板塊。

雖然那時候公衆輿論對於杜建英及其子女與宗慶後的深層關係尚不明瞭,但企業交叉並行的股權架構中,已經彰顯了杜建英在娃哈哈的根基。

其中宗慶後的板塊,以2007年其成立的宏振投資爲核心,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20多家,大部分爲控股,旗下包括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娃哈哈創投、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等。

宗慶後去世一個月後,宏振投資由宗馥莉全面接管。

宗馥莉的股權板塊主要以其100%持股的宏勝飲料集團爲核心。2003年成立的宏勝集團,在股權上與娃哈哈並無關係,穿透來看由設立在海外的離岸公司恆楓貿易有限公司100%持股。

這家公司從設立之初就是爲了滲透飲料生產的上下游,給娃哈哈部分產品做代加工。

2007年,回國不久後的宗馥莉出任宏勝飲料集團總裁,作爲娃哈哈集團的"御用代工廠",宏勝2022年營收爲104.2億元,相當於娃哈哈的五分之一。

驚人的業績增長下,宏勝正在成爲宗馥莉爭奪娃哈哈實控權的主戰場。近一年,宗馥莉及其實控的宏勝集團動作不斷。

從2024年宗馥莉接班開始,娃哈哈內部開啓了一波高層換血。去年8月,宗慶後時期的老臣、娃哈哈集團高管張暉、吳建林、餘強兵等退出董事、監事職務,更多宏勝背景的人接手。

在更早之前,宏勝飲料集團短時間內投資成立超10家企業,包括濟寧恆楓飲料有限公司、廣元恆楓飲料有限公司等,這些公司的實控人均爲宗馥莉,大多爲銷售公司。

宗馥莉或嘗試將更多資源向宏勝傾斜。2024年末,媒體報道了娃哈哈對合作主體、經銷商進行調整。《關於2025年度聯銷體協議簽訂的通知》顯示,黑龍江、吉林、新疆等12個市場的經銷商,改簽杭州宏勝公司,與其展開合作;西藏和青海兩省的經銷商改簽與拉薩宏勝銷售公司合作。

與此同時,不少員工也被要求轉籤宏勝勞動合同。據媒體報道,截至2024年12月,原娃哈哈營銷部門、研發部門、設備部門的負責人,各生產片區總經理及各省銷售負責人,以及不少娃哈哈普通員工均已轉籤至宏勝。但這也引發內部員工的不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員工利益。《中國企業家》報道,宏勝的薪資結構是年薪制,而娃哈哈集團的薪資結構則是基礎工資+獎金+乾股分紅。如改簽合同至宏勝,意味着沒有乾股分紅了。

在組織架構以及業務上,通過宏勝覆蓋娃哈哈過往的體系,今年2月,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被爆出試圖轉讓"娃哈哈"商標未果。

由此,一場以"宏勝系"爲核心的乾坤挪移浮出水面。一年前,"辭職信"引發的股權之爭其實遠未結束,聯繫到剛被爆出的遺產爭奪戰,宗馥莉在這場內鬥中的佈局早已開始。

3、體外循環,再走一遍宗慶後當年的路

2024年初,宗慶後去世時,外界對宗馥莉能否接任娃哈哈保留質疑,甚至擔心她是否會被架空。然而,掌舵剛滿一年,她已經通過平行體系,慢慢切到更多娃哈哈體系裡。

如今,宏勝集團的版圖在她的佈局下快速擴張。據天眼查顯示,宏勝旗下直接控股的子公司近40家,對外投資的企業超過50家,業務從飲料代工、包裝印刷延伸到供應鏈金融、品牌管理。協助着這個龐大體系運轉的,還有宗馥莉戰隊中的"左膀右臂",祝麗丹、嚴學峰都頻繁出現在宗馥莉多家子公司的董事名單中。

"核心團隊+影子系統"的構建,讓宗馥莉在錯綜複雜的權力鬥爭中贏得了籌碼。就連今年5月的今麥郎代工風波,本可能成爲娃哈哈的"滑鐵盧",然而她卻藉由平息輿論,關停多家"娃哈哈"系代工廠的同時,創建十餘家"宏勝系"代工公司。這種"左手關廠、右手代工"的操作,既打壓了"杜建英"的權力網,又增加了"宏勝系"的版圖。

其實,這種建立"副本"的打法,在娃哈哈歷史上早有先例。娃哈哈剛起步時,爲了應對各路對手,1996年曾與法國達能集團成立合資公司,達能以51%的股權成爲控股方,爲娃哈哈引入更多資金和資源。合作水到渠成,卻也埋下隱患,因爲合資協議中規定娃哈哈不能再涉足和合資公司類似的業務。

2006年,達能發現娃哈哈除了合資公司,還擁有一系列國有企業和職工持股的非合資公司。爲了阻止這些公司搶佔娃哈哈原本的市場份額,雙方經過一系列協商,原本達成一個達能以40億元收購非合資公司51%股權的草案,但最終未能落地,宗慶後與達能開戰。

三年後,這場中外商戰迎來終局——達能帶着3億歐元分手費黯然離場,而宗慶後則保住了娃哈哈的控制權。其中,讓娃哈哈實現逆轉,也引發爭議的部分是宗慶後祭出的"體外公司"殺手鐗,即通過成立體外公司,將核心資產轉移到非合資體系。

顯然,如今宗馥莉通過宏勝集團輸入資產,複製的正是這套"體外循環"模式。不同的是,宗慶後的體外公司,是對外保住了民族品牌;而宗馥莉將這套策略,用在了娃哈哈品牌的內部切割上。

遺產爭奪戰在即,宗繼昌三兄妹也同時在杭州提起訴訟,要求確認對娃哈哈集團29.4%股權的繼承權。娃哈哈的股權結構可能會從"國資—職工—宗馥莉"三方轉變爲"國資—職工—多子女"的複雜局面。

輿論風波下,除了股權之爭,娃哈哈本身也面臨着品牌經營的挑戰。縱觀整個市場,除了農夫山泉,還盤踞着元氣森林等新消費品牌,而娃哈哈的內部變動,也可能會影響品牌發展,進而帶來市場格局的變化。

作爲一代人的回憶,娃哈哈的歷史正在影響現在。而宗馥莉能否贏下這輪股權之爭,還尚未可知。或許,更多人都希望娃哈哈的故事能夠繼續,而不是在內鬥的漩渦中走向黯然。

參考資料:

彭博社報道:China heiress faces 2 billion wealth dispute from half siblings

宗慶後自傳《萬有引力原理》

中國企業家:《宗馥莉燒完"三把火"後》《娃哈哈商標轉讓,宗馥莉又有大動作》

21世紀經濟報道:《娃哈哈,關停了18家工廠!宗馥莉在下一盤什麼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