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家族風暴:宗馥莉宗澤私生子爭遺產

娃哈哈家族風暴:宗馥莉與宗澤後舊賬新仇,私生子之爭攪動遺產暗流

人總說大院裡養不出親情,宗家這些年的恩怨,到了今年夏天,纔算徹底擺上了明面。杭州市西湖邊的老宅子裡,曾有一棵枇杷樹,每年四五月果子熟時,宗馥莉小時候還會自己爬上樹,摘下最大的果子帶給父親。那時候,宗澤後還會在一旁看着,笑着說:“小馥莉,別摔着啊!”如今這些片段成了遙遠的影子。

2025年7月,娃哈哈的繼承風波鬧得人盡皆知。比新聞熱度更高的,是宗馥莉與她叔叔宗澤後的關係。有人記得,宗澤後年輕時曾在浙江紹興的一個小酒坊裡待過幾年,那時他還帶着點江湖習氣,辦事一向講究門道。酒坊的老闆娘回憶說,“宗家這老二,精得很,天黑都不點燈,節省到骨頭縫裡。”也正是這種精明,讓他後來在家族企業邊緣徘徊,卻始終能全身而退。

娃哈哈的家事,外人難道得清。不過自從宗慶後去世,關於遺產的爭執就沒有停過。那年頭宗馥莉剛剛辭去董事長助理的職務,身邊的人都說她太倔,沒學會繞彎子。宗澤後卻在親友羣裡發了條語音:“她鋒芒太盛,不懂收斂,江湖險惡。”語氣裡帶着幾分老派長輩的無奈。

村裡老人倒是看得明白,有人背後嘀咕:“宗家的女娃,骨頭硬,像她奶奶。”這話要是讓宗澤後聽見,八成又要搖頭。可惜,這場家族紛爭裡,硬骨頭的下場並不好過。宗澤後反覆在公開場合指責侄女“自私”、“六親不認”,卻沒人記得,當年宗家分家產時,他曾說“只要一間屋,別的都無所謂”。那會兒,西湖邊的屋子還沒如今值錢,誰也沒想到幾十年後,這幾間屋子能掀起這麼大的風浪。

說起宗澤後的生意路子,熟悉宗家的老住戶都知道點門道。他曾弄過一款叫“娃茅”的白酒,瓶身上紅紅綠綠的綵帶,乍一看還真有點娃哈哈的影子。後來有人舉報,說這酒名字像是“娃哈哈”跟“茅臺”拼出來的,市場監管部門還特地派人查過。宗澤後卻早就把公司股權轉了幾道,最後罰了個小廠,自己沒事一樣。上世紀90年代,杭州本地有句順口溜:“宗家小酒,喝了不丟,喝多了糊塗,分家不愁。”至今偶爾還能聽人提起。

最耐人尋味的,是宗澤後和杜建英的關係。坊間傳說,杜建英早年在娃哈哈的工廠做過財務,後來和宗家走得近了些。去年春天,有人見過宗澤後和杜建英在西溪路的老飯館裡吃飯,兩人低頭說話,神情頗爲謹慎。宗家老人說,“她是外頭人,進不得宗門”,可偏偏這場遺產訴訟裡,杜建英的名字成了繞不開的存在。她的孩子們如今站在法庭上,爭的是宗慶後留下的那一份家業。

這一切在外人看來,像極了老上海灘的家族戲碼。宗馥莉在媒體面前一言不發,倒是宗澤後越發高調。財經記者老鄭說,宗家內部其實早就分了兩派,宗澤後這邊人不多,但手裡捏着不少舊賬。娃哈哈的老員工中,曾有一位姓王的司機,悄悄告訴過鄰居:“宗二爺做事向來留後路,最怕的就是親人反目。”

2024年初宗馥莉辭職風波剛起,杭州市區的老食堂裡,宗家的廚娘還在議論:“小馥莉辭了,娃哈哈要變天咯。”彼時宗澤後朋友圈裡又發了一句:“家和萬事興,鋒芒收一收。”看似勸和,實則暗藏刀鋒。親戚席間,有人舉杯,隻字不提家事,卻人人心知肚明。

宗澤後這些年也沒閒着,除了“娃茅”,還出過一款“宗師傅AD鈣奶”。這名字,跟娃哈哈的AD鈣奶差一個字。包裝上印着宗字大標,紹興話裡叫“借光”。當時的新聞說,這批奶製品不到半年就被投訴侵權,罰款一大筆,坊間有說法是“宗易友自己打宗易友”,最後不了了之。街頭巷尾的小賣部老闆娘說,“那奶喝着怪怪的,還是娃哈哈的正宗。”

有趣的是,宗家親戚裡,老三宗海生偏愛釣魚。每逢家族聚會,他總愛拉着宗馥莉聊兩句:“家門口的河,水清魚肥,可惜人心難測。”宗馥莉偶爾笑笑,話不多。她母親施幼珍年輕時是杭州市小有名氣的女教師,極重家風。有人說宗馥莉的性子,全隨她娘,寧折不彎。

遺產之爭越鬧越大,三位自稱宗慶後同父異母的弟妹也站出來了。據說,DNA鑑定報告遲遲未出,老宗家親戚都等着看熱鬧。紹興城郊有個老中醫,年輕時曾爲宗慶後看過病,他說:“人走茶涼,遺願最難守。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宗家尤甚。”這話傳到宗家老宅,老太太們搖頭嘆氣。

有一年清明,宗馥莉回西湖邊的老宅祭祖。老鄰居見她獨自一人,手裡提着幾束白菊,說是要給祖母上墳。那天西湖起了薄霧,宗馥莉站在墳前久久未語,偶有行人路過,只聽她低聲唸叨:“家裡人都好吧……”旁人不知她所指何人。

宗澤後近來倒是低調了些,偶爾有人在茶館裡見到他,戴着老花鏡,專心看報紙。街坊打趣:“宗二爺,娃哈哈的事兒還管得上嗎?”他笑笑,不置可否。宗家舊事,外人難道得清,江湖傳言,信一半也就罷了。

內容來自公開資料與個人見解,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定論或權威史實參考。

信源見新浪財經2025年7月14日、老杭州民間口述、娃哈哈老員工回憶、紹興地方軼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