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晶片五五分 拿產業和矽盾豪賭

中國時報社論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拋出震撼彈,提出臺美晶片製造五五分的論點,同一時間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再率談判團隊赴美磋商關稅,引發美國降低對等關稅真正底牌即晶片五五分的揣測。晶片可說是目前臺灣經濟優勢所在,也是產業命脈,加上晶片可在兩岸敏感的情況下爲臺提供矽盾保護,交出晶片半壁江山換低關稅,怎麼看都弊大於利,但問題在臺灣有沒有勇氣對美國說不,或是說有沒有權利說不。

喪失矽盾保護 任人宰割

觀察盧特尼克的談話絕非一時興起,也並非只是構想,而是美國的「命令」。他更直言,目前全球手機與汽車使用的晶片有高達95%是由臺灣供應,美國本土僅掌握2%,這樣的結構「不合理且危險」,且在兩岸情勢不穩定下,將構成美國的安全風險。因此認爲美國與臺灣應磋商重新分配產能,讓臺美各自掌握一半的晶片生產,以降低美國對臺產晶片的戰略依賴。

盧特尼克的發言呼應川普一直提倡的美國製造,當然也完全符合美國的利益,因爲對美方而言,晶片五五分既可維持與臺灣關鍵技術合作,又能提高美國自主晶片生產能力,降低過度依賴臺產晶片可能面臨的地緣風險。但對臺灣而言,美國一旦有了自產晶片的能力,是否會維持對臺安全承諾,其實必須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更何況,過去矽盾擴及全球,半數製造移美勢必削弱保護力。

另一個值得臺灣深思的問題,則是產業會因此被掏空。姑且不論在要達到晶片五五分的前提下,臺積電等臺灣企業要再增加多少對美投資金額,如果半數產能大量移轉到美國,後續引發的首先就是供應鏈跟着外移,這可能進一步衍生成高階人才外移和國內失業率等問題。再者,即是相關訂單勢必也會被分散,對向來以外銷爲導向的臺灣經濟而言,勢必將是沉重的打擊。

對於晶片五五分可能造成的衝擊有多大,影響有多深遠,政府不可能沒有一點底數,關鍵就在於,臺灣究竟有沒有對美方說不的權利,還是有如被架在爐上烤的鴨子,沒有半點拒絕的空間。就連一般百姓都知道,臺灣如果用晶片生產技術去換降低關稅,是多麼愚蠢的事情,也不符臺灣利益,唯一能解釋的理由,就是臺灣政府所謂的談判,事實上是對美方所有要求無底限的讓步埋單。

美國身爲臺灣最大出口國,關稅高低對臺灣產業當然至關重要,且除了現行已宣佈20%的對等關稅,更讓業界擔心的是美方是否會就232條款對半導體相關產品課重稅。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關稅提高除了可能造成訂單流失,受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必須進口相關產品的美國本土廠商,特別是美國對臺晶片依賴度達95%以上,目前臺灣地位更是全球無人可取代,臺灣在相關談判時卻任人宰割,其實毫無道理。

拿黃金換樹葉 利美損臺

事實上,左右臺美談判的除了經濟,更重要的是政治因素。這也是儘管美方在關稅議題上步步進逼,臺灣談判代表卻始終處於被動接受的主因。但是這次面對攸關晶片製造的重要經濟命脈議題,政府有必要適度的強硬,切勿在全盤接受之後,又拿可以降低關稅的小惠來唬弄國人,因爲用半導體交換降低關稅,等於是拿黃金換樹葉,就算臺灣的對等關稅因而降到10%,仍是得不償失。

先就國家安全的矽盾角度來看,美方如果在高度依賴臺灣供給晶片的情況之下,都認爲地緣政治風險是一大隱憂,甚至爲此希望取得一半生產力來「自保」,如果臺灣真的答應和美方晶片五五分,發生危機時想要美方本於道義而非利益伸出援手,更無異是緣木求魚,因此除了美方口頭承諾之外,臺灣勢必要有白紙黑字的保障,以確保萬一最壞的情況發生時,美方不會拿了晶片就袖手旁觀。

其次,晶片五五分絕對是利美損臺,美國製造業加速回流的同時,臺灣則可能面臨產業空洞化危機,在相關協議中,如何確保半導體技術領先地位不被削弱,同時在新設立的海外廠區保有核心的知識產權和營運控制權,都是臺方談判時應具體掌握主導權的部分,對於投資時程和金額,也必須在確保臺灣產業利益和經濟動能的前提下安排,不能一路出賣臺灣優勢來應和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