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五和理念 盧秀燕的民意試煉

中國時報社論

隨着大罷免遭主流民意否決,賴總統的執政聲望急遽下挫,國際輿論對賴政府頻生煩言,作爲最大在野黨的潛在總統候選人,臺中市長盧秀燕是否要挑起國民黨主席的大梁,正受到民衆的關注。

以和爲路徑 爲2028暖身

近日訪問澳洲後,盧團隊拋出傾向於不選黨主席的風向。理由是2028年必是一場團體戰,盧本人未必需要擔綱每一個位置,而需整個國民黨衆人互相成就。但在訪澳期間,盧秀燕也引述已故星雲大師的「五和」理念,提出「唯有和,臺灣纔有出路」等主張,爲2028年正式暖身。

相較於今年5月,盧秀燕回到母校淡江戰略所演講時,以揉合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國家七安」爲起手式,對公衛安全、金融與經濟安全、能源安全、資訊安全和國土安全等侃侃而談,但幾乎未呈現自己對兩岸關係的觀點和看法。這一次,盧秀燕藉參訪澳洲佛光山系統寺廟的機緣,提出「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等五和主張,並提及「人民很擔心」,「戰爭並不如以前想像的遙遠」等民意心聲,可謂含蓄但清晰地呈現了盧秀燕不認同臺灣繼續滑向潛在戰爭風暴,主張以「和」的路徑,解決內外種種衝突與爭議的價值主張。

雖然在澳洲此訪中,盧秀燕以市政參訪和公共治理議題爲主,並未特別着墨區域安全、外交與兩岸主張。但她援引星雲法師這樣一位中華民族情懷濃厚,長期主張兩岸「和」與「合」,在兩岸社會與政界都備受敬重的人物,作爲帶出自己主張的引子。這對於樂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者來說,仍是一個明確、安心且令人能抱有信心的信號。

在2013年「連習會」期間,當星雲法師與習近平晤面時,習近平曾對星雲當面說,「大師送我的書,我全都讀完了」。如今,盧秀燕也從星雲的法語中得到啓發。這一巧合或許並非刻意,但更印證兩岸的主事者,如能找到共享的文化根脈、共沐的精神滋養,那麼要排除種種的人爲障礙,達到長久和平與兩岸人民心靈契合之道,並非不可爲也。

如今,民進黨在大罷免重挫後,主流民意都已深知,徒抗中不足以保臺。然而,當綠營的論述霸權行將傾倒,人們卻還沒看到在野陣營提出另一套真正足以「保臺、壯臺、富臺、強臺」的戰略路線。特別是當美俄中進入大國博弈時代與強權大交易模式,臺灣的利益與原則要如何保障,纔不會被輕易犧牲?當美國對臺灣顯露出空前的絕對利己主義,暴露了70多年來未見的產業攫取野心時,臺灣又如何走好顧國防安全與保經濟元氣的鋼索?

民心要安定 藍白盼新主

關於這些問題,國民黨和整個在野陣營,都有義務儘快拿出一張完整的戰略路線圖,才能讓選民安心交託重責。不論盧秀燕此次選不選黨主席,她的個人想法、明確的理念和盧團隊的主張,都勢必是這張拼圖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塊,甚至是核心的圖景。

當然,熟悉政治攻防者,也都理解盧秀燕眼下以市政爲念、要完整履行對市民承諾等種種考量。但當賴清德陷入提前潰敗、綠營內鬥不休,臺灣眼看將承受影響空前的產業風暴與經濟脅迫時,焦慮的人心,急需新的號召、新的領袖人物,來填補政治市場的真空。就算國民黨不做,民衆黨也會開始做。

因此,盧秀燕現在刻意放緩攻頂的腳步,究竟是有意識的戰略徐行,還是並未準備充分的思想虛空?「媽媽市長」的肩膀,到底足不足以承擔更大的責任,很快就會被民意試煉出來。盧秀燕固然可以穩紮穩打,篤實前進;但也千萬不能光想着持盈保泰,對重大問題則屢屢猶疑迴避。

星雲法師的「五和」,講究由己心的修練出發,推及家人、社會乃至世界和平。而國家領導人的「五和」,則應先以世界和平、區域和平爲念,把兩岸關係這條最可能引致中美兩強爆發熱戰、造成世界性災難的引信給穩穩把握好。

有了穩定明朗、互相尊重、謙沖致和的兩岸前景,臺灣的人心自然團結安定,社會與朝野對立的結也能慢慢鬆開。這毋寧是國家領導人的長修功課,盧秀燕既然翻開了扉頁,則不妨繼續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