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盧秀燕能開創國民黨新局嗎?

中國時報社論

民進黨大罷免狂潮激盪、司法追殺風雨逼人,國民黨面臨存亡絕續關頭之際,也牽動今年國民黨主席改選時程;黨主席朱立倫對此表示,目前改選時程不變,7月公告,9月改選,10月交接,「我非常期盼順利交棒」。這是朱立倫對其未來政治動向的首度表態,也影響藍營有意角逐2028總統大位者的進退抉擇,更直接的衝擊是,未來幾個月內重大政治挑戰的連動與變化。

存亡關頭 改選黨主席

值得注意的是,朱立倫並沒有明確說他不會再選黨主席,換言之,如果要選2028總統的人沒有適時表態,那朱還是有可能繼續競選連任。而從前兩屆總統大選的經驗與教訓來看,選黨主席應該就是要選總統,選總統也應先選黨主席,兩相交集之下,國民黨內現在最有可能、勝選機率最高的無疑就是臺中市長盧秀燕。因此,朱的表態既有爲盧鋪路的用意,同時也有爲自己找到下一步臺階的正當性。

2028大選將是國民黨第三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贏回政權的機會,之前將先面臨2026年底的地方大選,從表象上看,這次藍營似乎頗有勝算,因爲從最新民調來看,不僅盧秀燕在政治人物好感度上一再奪冠,臺北市長蔣萬安也取得第2的佳績,相對地則是賴清德總統在施政滿意度上跌破新低、在不滿意度上則創下新高。

回顧近兩次總統大選,藍營從2020年韓國瑜到2024年侯友宜,都是先盛後衰,先在地方大選取得勝利,1年多後卻在總統大選慘敗。這次盧秀燕是否代表國民黨出戰2028,在藍營內頗受期待,而她又擁有之前韓、侯所欠缺的三大優點:一是她剛好做完兩任臺中市長,不會帶職參選;二是她歷任立委、直轄市長,從政資歷完整,對重大政治議題認識清楚;三是她對重大政治問題已經開始適時積極表態,不會過度不沾鍋。

但從現實面深究,賴清德以少數總統的本錢,卻能玩出比完全執政的總統蔡英文更強韌的手段,從透過行政權與大法官對在野多數國會的各種反制,到發動大罷免行動,再到司法檢調、中選會的恐嚇封堵,不但違反定期民選制,企圖一舉改變國會結構,甚且意圖全面殲滅在野黨,透過這些狠招直攻2026的地方大選、2028的國會與總統大選,達到一黨全面掌權的目標。

未來這幾個月,無論誰當國民黨主席,勢必要面對這樣的情況,大罷免一結束,將立刻轉變爲2026的攻防戰,如果大罷免不幸被民進黨拿到國會多數,國民黨地方黨部又被司法檢調強力清掃,形勢更會急轉直下,屆時國民黨離被「滅黨」已不遠,誰當黨主席就只有跳火坑的份,還談什麼選2028總統?對國民黨現任或下任黨主席來說,全黨唯有全力衝過大罷免此關纔有未來。

兩面作戰 不利反惡罷

依照目前時程估算,大罷免預計在7、8月投票,核三重啓公投則定8月23日投票,爲罷免藍委造勢,中選會勢必會盡量讓罷免與公投錯開;而9月即將進行國民黨主席改選,時間太過接近,爲免同時須應付罷免與改選兩面作戰,導致備多力分,國民黨應可考量延後黨主席改選日期。

過去兩屆總統大選,朱立倫的領導與規畫雖頗有爭議,但在沒有黨產且備受民進黨打壓的情況下,帶領國民黨一步步走到現在,既有功勞也有苦勞。至於所謂「盧朱共治」國民黨、是否聘朱爲榮譽黨主席等自欺欺人的聲音,其實都不應構成重回執政的迷障。

儘管民調顯示反惡罷的比率高於挺罷免,但由於罷免本身屬仇恨動員,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罷免方能催出多少投票率,從目前二階段成案31:0的懸殊比例來看,綠營聲勢確實遠高於藍營。面對大罷免的殘酷現實,國民黨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從喊出倒閣、罷賴到426凱道曾掀起的抗爭高民氣,接下來就沒有下文,也沒有交代,整個黨缺乏明確的方向與具體的反擊作爲。

國民黨能否跳脫「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老毛病,猶未可知;但肯定朱立倫,期許盧秀燕,團結所有力量,置之死地而後生,擔起應負的責任,展現該有的作爲,真正爲臺灣民主保住元氣,纔有黨和國家社會的未來,絕對是此刻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