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晶片五五分 絕不能點頭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出,美國不能過度依賴臺灣的晶片,這樣對美臺雙方都不好。路透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出,美國不能過度依賴臺灣的晶片,這樣對美臺雙方都不好,他要推動晶片產能「五五分」,也就是重要晶片美國跟臺灣各生產一半,將美國的晶片,從現在的自制率2%,提升到40%。他的看法,引起臺灣民衆和輿論的大聲撻伐,齊聲反對。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昨天回到臺灣,她說:「這次沒討論到五五分的事,也不會答應。」

看了社會激烈的反應,政府在重要時刻,有必要針對美國商務部長的看法提出態度表述。臺灣政府絕對不會同意五五分的說法,晶片是臺灣重要的產業,也是全球科技進步的核心動能,政府會全力保護晶片在臺灣進步、成長;也藉着這樣的說明告訴所有民衆,臺積電(2330)不可能變成美積電,政府會全力捍衛臺積電根留臺灣。

這樣的態度,最重要是希望人心能夠穩定,社會能夠安定,談判的事交給專業團隊處理。政府不能像過去一樣,把談判視爲機密,對外秘而不宣。

美國多次對臺灣「予取予求吃人夠夠」的要挾,美方也看準臺灣抗中保臺的政策,所以在談判的螺旋上愈鎖愈緊,吃定臺灣,就是憑藉賴清德政府的全面倚靠美國;目前情勢政策不變,持續抗中保臺,視中國大陸爲境外敵對勢力,未來臺美形勢還會向下推演,臺灣的處境會更加辛苦。兩岸如果情勢緩和,相信對於臺美貿易談判,臺灣會有比較大的空間,增強談判籌碼。

全民對於五五分「堅決反對的共識」,也是政府在談判桌上重要的底氣。臺灣民衆對五五分的反對聲浪,談判團隊可以清楚轉達給美國;就如韓國李在明總統對美國要求韓國一次性支付3,500億美元,列爲投資美國的預付款「強烈說不」,否則會引發韓國國內的金融危機;李在明說,如果按照美方的要求達成協議,他個人會被彈劾。

盧克尼克毫不掩飾地說臺灣掌握九成以上的晶片產能,美國在危機時將沒有辦法取得關鍵元件以支援軍事部署,只有美國本土晶片充足,才能保護臺灣,這樣「矽盾」纔會存在。

五五分要將臺灣關鍵的晶片產業移到美國,但美國並沒有對臺灣的安全提出充分保證;似是而非沒有邏輯的說法,是單方面的從美國利益角度來考慮。這不是商務部或盧特尼克個人的看法,他傳達的是川普對這件事的主張。

川普是極端現實主義者,談判的特質,就是不斷地攻擊對方,一開始是獅子開大口,拉高談判架勢,用試水溫的喊價方式,提一些天馬行空異想天開的條件,希望能夠達到勒索的目的,當對方反應激烈時,就會把口徑縮小。

例如, 4月2日美國宣佈各國對等關稅時,要求各國的關稅都很高,但隨着國際強力的反彈聲量,慢慢的逐步下調,到最後定案時,絕大多數國家,定案的稅率比當初數字低了很多。面對這樣的貿易談判,我們的談判團隊不只是任重道遠忍辱負重,更要有清楚策略和移轉方法,以免讓美方得寸進尺軟土深掘。

臺美貿易談判已到關鍵收尾時刻,談的重點放在對等關稅不能疊加,232條款和供應鏈的實體磋商,絕不能一隻牛剝兩次皮,對臺灣重複課稅;期望談判團隊能用對美投資的金額兌換稅率的減低,投資期限能夠延長。

所有與美國貿易談判的國家,臺灣算是最有誠意的。川普宣佈對等關稅之前,臺積電就允諾在美投資1,000億美元,到現在實際已投資1,650億美元;再加上供應鏈,總共投資金額已超過2,000億美元。未來的投資,希望能夠照臺灣的規劃向美國提出分期逐步兌現,取得主動的靈活性,而不是像日本、韓國,鉅額的投資是川普認爲的預付款,投資的項目還要依據川普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