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晶片產能五五分震撼業界 前工程師曝一戰略不讓美「軟土深掘」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出臺美晶片製造「五五分」論調,引發產業界擔憂。國民黨北市議員、臺積電前資深工程師曾獻瑩今認爲,賴政府應以緩和兩岸局勢、以拖待變爲原則,避免臺灣被美國「軟土深掘」。
曾獻瑩表示,賴政府對美政策近乎全面配合,讓臺灣在關鍵產能與供應鏈佈局上處於被動,「可說是完美詮釋了被美國軟土深掘」。他強調,現階段唯一務實的道路,是緩和兩岸局勢、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並採取以拖待變的策略節奏,爭取談判空間與時間優勢。
他指出,臺灣花了幾十年打造半導體生產的產業鏈,現在被要求「五五分」簡直是欺人太甚,更象徵賴政府談判天平的失衡。「當臺灣被視爲高風險地緣門戶時,任何議題都會被放大索價。」批賴政府在國防、科技與經貿佈局「過度單邊化」,缺乏風險考量,導致臺灣被迫承擔超額不確定性,競爭力與議價力同步受損。
曾獻瑩認爲,政府應以「緩和兩岸局勢,以拖待變」爲原則,一是「兩岸降溫」恢復兩岸交流,鼓勵地方政府及民間交流,創造和平氛圍,降低國際對兩岸地緣政治風險評估,二爲「談判紅線」對產能外移、技術移轉、敏感數據揭露設下邊界,重大條件須納入國會監督,確保技術主權與商業機密不被交換。
他說,三是「 財務緩衝」設立地緣風險緩衝工具,提供迴流或在地增產之稅負與融資支持,避免企業爲迎合外部時程而做出不可逆投資;四爲「市場分散」擴大與歐盟、東協、印度等市場的制度型連結,對美保持多軌互動但堅持互惠原則,以多邊壓力平衡雙邊談判。
「以拖待變是戰略耐心。」曾獻瑩直言,美國自己也有來自於內部及國際的很大壓力,目前的政策可能於不久的將來也會改變。在供應鏈重整仍未定型、各國關稅及補助規則反覆調整之際,臺灣應以時間換取空間,就算被迫要承諾,也要分階段承諾、分批到位,避免一簽就鎖死的長約與過度讓利條款。
他並呼籲,行政團隊勿將臺灣產業前途綁在單一大國節奏上,「和平與穩定纔是最強產業政策」。只要兩岸風險下降,外資評價自然修復,企業就能在更公平的條件下與各方談判,把關國家利益與產業主導權。
曾獻瑩說,面對「五五分」,賴政府應拿出策略,降低兩岸風險並有戰略耐心,用務實與和平守住臺灣的科技底盤與就業,讓談判回到對等與可持續的軌道。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出臺美晶片製造「五五分」論調,引發產業界擔憂。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