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拋「臺美晶片五五分」震撼彈!謝金河揭川普策略:臺灣時間到了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圖/路透)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接受專訪時語出驚人,提出「臺美晶片五五分」構想,主張臺灣先進製程晶片應有50%在美國生產,並預告雙方即將達成重大貿易協議。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直言,「盧特尼克又帶來驚嚇」,認爲這符合美國總統川普一貫的「Deal(交易)」手法,從驚嚇、驚奇到驚喜三部曲,呼籲臺灣必須審慎應對,清楚理解美方背後的戰略佈局。

謝金河今(29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盧特尼克的最新談話,點出臺灣晶片產能過度集中、需分散至美國,正是川普政府強調的產業迴流政策一環,而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也在消息曝光後即刻啓程赴美,進行下一回合關稅談判。他強調,川普關稅政策的核心是「五部曲」:包括保護美國戰略性產業(從鋼鐵、鋁、汽車、晶片到藥品),對未赴美設廠的企業課以高額關稅;同時要求臺灣全方位開放市場、增加對美採購與投資,並杜絕替中國「洗產地」,臺灣若想把目前20%的疊加稅率降到15%或更低,一定要付出代價。

謝金河進一步分析,盧特尼克此時出面,代表「臺灣的時間到了」,臺灣須面對川普政府的新一波戰略佈局。川普長期關注晶片製造迴流美國,並大力扶植英特爾(Intel),近期更結合ARM董事長孫正義投資20億美元、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親自參與,以及將原本補貼轉爲股權,帶動英特爾股價翻倍成長,「不得不佩服川普政府的力道」。

謝金河提醒,臺積電雖擁有領先優勢,但在川普新政策下如何持續保持關鍵地位,將是「臺灣未來謀略的關鍵課題」。

▲臺積電。(圖/路透)

根據盧特尼克接受《NewsNation》專訪內容,他主張未來美臺雙方晶片產能應各掌50%,藉此確保美國自給自足、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他指出,目前全球約95%的手機與汽車晶片來自臺灣,距美國9000英里、距中國僅80英里,佈局明顯不利。川普政府的核心目標即是「重建美國晶片製造能力」,目標將美國自制率從2%提升至40%,並投入超過5000億美元打造完整供應鏈。

盧特尼克強調,若美國過度依賴臺灣,反而會削弱對臺協防能力,唯有美方產能足夠,才能「真正保護臺灣」。他認爲,讓美國掌握50%晶片產能,臺美關係才能更穩定長久,「我們仍將深度依賴臺灣,但也必須具備行動自主性」。

目前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臺美雙方已完成技術性協議,正在進行最後總合會議的磋商,副院長鄭麗君此行赴美,將就關稅議題與美方進行最終談判。官方強調,若有新進展,將適時向國人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