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特尼克拋「晶片五五分」!專家揭川普心機:臺灣的時間到了
美國對臺灣的晶片優勢虎視眈眈。(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再度把矛頭指向臺灣,他明確指出,美方持續向臺灣提出「晶片製造五五分」的構想,最終目標是美臺各自生產5成。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表示「盧特尼克又帶來驚嚇」,認爲這正是川普式交易的典型模式,也代表「臺灣的時間來了」。
謝金河指出,盧特尼克在訪談中拋出「臺美晶片五五分」的言論,話剛說完沒多久,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便啓程赴美,展開下一回合的關稅談判,他認爲,這樣的喊話符合川普「交易三部曲」的慣用手法:先以「驚嚇」製造壓力,再引發「驚奇」,最後纔可能轉爲「驚喜」。目前美方仍處於第一階段,接下來的關鍵,就在於臺灣如何應對。
進一步分析美國的談判邏輯,謝金河提醒,必須回到川普的關稅戰略,第一步是全面保護美國的戰略性產業,從鋼鐵、鋁材、汽車,到晶片與藥品,凡是沒有赴美設廠的外國藥品及晶片,都可能被課徵高達100%的關稅。他強調,盧特尼克此時站出來,代表是臺灣的時間來了,如果臺灣希望把當前20%的稅率逐步壓低到15%甚至更低,就必須付出相應代價。
謝金河進一步指出,川普的五大訴求除了保護產業,還包括:全面開放市場、擴大對美採購、增加在美投資,以及嚴格避免替大陸「洗產地」。因此,鄭麗君此行談判,應將這些核心要求完整地向國人交代,因爲盧特尼克的出場,顯示背後存在深刻的戰略考量與談判佈局。
謝金河也提到,川普對於將晶片製造移回美國的執念由來已久,臺積電更是被點名無數次。爲了拉擡美國晶片產業,川普近期動作頻頻,不僅極力推升英特爾的地位,還促成軟銀集團的創辦人斥資20億美元投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積極響應,更重要的是,川普將原本的補貼轉換成股權機制,使得英特爾股價幾乎翻倍,顯示美方推動產業的手段與力量不容小覷。
最後,謝金河強調,臺積電今日能有舉世地位,絕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累積的成果。然而在川普強勢的政策思維下,臺積電與臺灣如何維持先進製程的領先,將成爲下一階段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