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特尼克喊晶片五五分 蔡正元曝臺積電決定權:難以拒絕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拋出晶片製造「五五分」構想,學者認爲這對於臺灣而言,幾乎就是一場脅迫式的談判。(美聯社)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Lutnick)近日接受美國新聞頻道專訪時,拋出對臺灣半導體產業極具壓力的「晶片五五分」構想,主張美國應將目前高度依賴臺灣的晶片產能分攤一半回到美國,以降低國安風險。對此,前立委蔡正元29日表示,臺積電董事會中雖有政府派任席次,但美方影響力龐大,若美方要求高階產能赴美,恐難以拒絕,引發討論。

盧特尼克在受訪時指出,目前全球手機、汽車所用晶片高達95%由臺灣供應,美國僅掌握2%。他認爲,這樣的高度依賴在中國大陸加大對臺威脅時,對美國構成安全風險;只有美國能夠在本土大量生產晶片,才真正具備保護臺灣的能力。此言論等於挑戰臺灣長期將半導體視爲「矽盾」的戰略概念。

經濟部29日迴應指出,涉及對美諮商談判事宜由行政院統籌,目前談判仍持續推進,經濟部將配合行政院政策方向,並與產業界保持密切溝通,關注後續發展。

針對此說法,蔡正元29日在中天節目《頭條開講》中分析,美國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盧特尼克的立場可以理解。他直言,美國早已認知若兩岸發生衝突,美軍難以全面防衛臺灣,因此最有價值的資源就是臺積電的高階製程產能。蔡正元認爲,所謂「五五分」的本質就是將臺積電一半、尤其是高階產能,搬遷至美國,確保即便臺灣遭戰事衝擊,美國先進晶片供應仍不受影響。

蔡正元進一步指出,美國商務部長此番言論坦率揭示戰略需求,但臺灣在談判上幾乎沒有籌碼可抗衡;他也質疑,臺積電董事會中雖有政府派任席次,但美方影響力龐大,若美方要求高階產能赴美,恐難以拒絕。

外界也觀察,隨着美方半導體戰略轉向自制與去風險化,臺灣「矽盾」地位恐被削弱。業界憂心,一旦臺灣無法維持在先進製程的關鍵優勢,經濟安全與國防籌碼都將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