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拒晶片五五分! 旅美學者喊正確但曝2風險:準備好了嗎

行政院2日召開「臺美第五輪實體磋商進度說明記者會」,副院長鄭麗君出席。(資料照/鄧博仁攝)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2日提出「臺灣模式」,計劃在美國打造產業園區、深化臺美供應鏈合作,以迴應美方希望強化本土製造的需求。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今(3)日分析,臺灣拒絕美國「五五分」的要求,是正確且必要的決定,但如果沒有後續完整戰略,臺灣恐怕會陷入「兩邊都失分」的困境。翁也提出臺灣必須面對的兩大問題,並強調唯有讓「臺灣模式」成爲真正可落地的戰略資產,才能爭取到真正的生存空間。

對於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公開表示,希望臺灣與美國「五五分」共享晶片產能,以降低美國對臺過度依賴。鄭麗君則明確否認,強調「臺灣從未承諾,也不會同意」,並指出雙方談判焦點在於降低美國對臺灣徵收的20%關稅,同時提出「臺灣模式」,包括讓企業自主決定投資方向、建立金融擔保機制等,藉由這樣的合作框架,避免產業被掏空,同時爭取雙贏局面。

對此,翁履中3日凌晨在臉書分析,臺灣拒絕美國「五五分」的要求,是正確且必要的決定,因半導體是臺灣的經濟命脈,也是「矽盾」(silicon shield)的基石,一旦在這一步輕易退讓,不論是經濟還是安全,臺灣都將失去最關鍵的籌碼。

翁履中也指出,拒絕並不代表壓力會消失,美國不會因此罷手,相反地很可能換個方式繼續加碼。而臺灣模式,強調以合作取代分割,但「在美國打造臺灣園區」必須長期且務實的整體戰略。若缺乏制度設計與配套,長期結果可能是人才留美、利潤留美、技術外散,臺灣自身反而被掏空。

綜上所述,翁履中也提出臺灣必須認真面對兩大問題,「第一,赴美投資如何讓臺灣也能獲利?這不只是企業的事,而是國家談判的議題」,政府應該爭取具體條件,例如推動美國國會立法,給予臺灣專業人才公平競爭的簽證制度等。

「第二,國家隊是否做好了完整的後勤準備?」翁履中表示,當全球科技企業在川普壓力下紛紛赴美,臺灣進入美國市場後,將失去本土完整產業鏈的優勢,直接面對國際大廠競爭。而臺灣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人才、技術與政策配套,來承擔這場硬仗?

最後,翁履中強調,拒絕「五五分」固然守住了底線,但如果沒有後續完整戰略,臺灣恐怕會陷入「兩邊都失分」的困境。矽盾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必須透過縝密規劃與長期經營來維持。唯有讓「臺灣模式」成爲真正可落地的戰略資產,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話術,才能在合作與掏空之間,爭取到真正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