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沒有晶片五五分!鄭麗君曝對美談判提「臺灣模式」重點曝光
行政院2日召開「臺美第五輪實體磋商進度說明記者會」,副院長鄭麗君出席。(鄧博仁攝)
行政院今(2日)召開「臺美第五輪實體磋商進度說明記者會」,副院長鄭麗君說明,還在持續談判,一切都有可能有變化,但願意向外界說明我方如何看待擴大投資美國的模式;她強調是以產業投資規劃搭配政府支持措施,這是歷經多次跟國內高科技產業溝通之後所提出的「臺灣模式」,跟日韓歐盟不同。
鄭麗君指出,美方希望提升本土製造能力,我方支持高科技產業在國際擴展,也可協助我國企業在美國進行有利的國際佈局,以我方優勢技術能力,結合美方研發創新人才市場優勢,共同發展臺美高科技戰略伙伴關係,鞏固雙方高科技領導地位,這是戰略層面思考,在此戰略層面思考之下,面對美方期待,我方再三說明立場,雖然還在持續談判,一切都還有可能有變化,但願意向社會產業界說明我們如何看待擴大投資美國的模式,是以產業投資規劃,搭配政府支持措施;她說,這是歷經多次跟國內高科技產業溝通之後,所提出的「臺灣模式」,跟日韓歐盟模式不同。
鄭麗君說明,我們面對美方期待,希望未來建構臺美高科技戰略伙伴關係的「臺灣模式」,整體的主張包含第一,產業投資由企業自主規劃;第二,政府透過信用保證機制來促進金融體系,增加金融融資;第三,G to 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合作,在美協助產業聚落的形成;第四,也期待美方提供有利於投資環境條件;她強調,這是整體模式,所謂「臺灣模式」也不是隻是簡化爲「類科學園區模式」,因爲臺灣產業半導體生態系能有這樣發展,相關經驗除產業聚落以外,政府角色的轉化是非常重要。
鄭麗君續指,這裡面所提到G to G指的是,政府跟我方企業一起協力合作,但也期待美方政府提供有利條件來打造有利環境,形塑供應鏈發展、有利生態系行塑整體環境,所謂G to G合作打造產業聚落指的是這個意思。
鄭麗君透露,「在這次磋商中,美方是正面看待,美方未來在產業聚落形成當中需要的基礎建設的條件,的確有正面迴應,但所有談判還在進行,談判桌上有一定默契,不代對方發言,不過我方有感受到美方正面迴應。」
至於外界關心臺積電是否參與談判,鄭麗君迴應,「可以非常清楚告訴大家,沒有,談判是G to G進行」;她並再次強調,這次沒有談到五五分,過去也沒做出這樣承諾,未來也不會答應,這也不是所謂的反擊,很清楚地說,理解美方希望提升本土製造能力、來滿足美國本地的需求,這是美國國安目標,但我方有我方產業戰略目標,希望根留臺灣、佈局全球,雙方進行戰略合作,纔會建議以「臺灣模式」作爲跟美國談判方案。
另外,鄭麗君也提到,臺灣高科技產業擴展國際佈局、擴大對美投資,並不是臺灣供應鏈移轉,而是延伸與擴展,政府能做的就是協助產業,希望跟友好國家展開經貿合作,打造民主供應鏈、創新互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