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美官員曝臺灣關稅談判進度:鄭麗君是難纏對手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本報資料照片)
美方對等關稅大限將於8月1日正式上路,臺灣稅率最終版本尚未出爐,各界關注談判是否仍有轉圜。駐美副代表楊懿珊近日表示,臺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領談判團隊,在華府密集進行第4輪實體協商,對方多形容她是「難纏的對手」。
《中央社》28日報導指出,楊懿珊25日接見大底特律臺灣商會代表團與北美臺商聯合總會會長白越珠時,提及當前臺美貿易談判進展。她指出,美方關稅新制已進入倒數階段,臺灣面臨的壓力並不孤單,許多國家也處於同樣的不確定處境中,整體談判形勢相當複雜。
她強調,代表處與談判團隊正透過官方、智庫及非正式溝通管道,持續對美方決策圈表達臺灣立場,全力爭取關稅條件的最佳化。尤其晶片等核心產業,是臺美經貿合作的戰略關鍵,談判絕不輕忽。
談及鄭麗君的談判風格,楊懿珊坦言,鄭在談判桌上展現出高度原則性,經常被外界形容爲「非常不好對付」,但她認爲這正是維護臺灣國家利益的必要堅持。
美方4月宣佈啓動對等關稅措施,對臺初步稅率爲32%,引發各界高度關注。目前臺美雙方正在華府展開第4輪實體談判,希望進一步降低稅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27日受訪時明言,8月1日將如期上路,不會再延長,但也留下一線談判空間,表示「即使在期限後仍可繼續談判,仍有機會達成協議」。
至於臺灣最關切的晶片關稅議題,盧特尼克透露,兩週內將公佈依據美國《232條款》所做的半導體產業調查報告,內容將評估是否基於國安需求,對外實施額外關稅與貿易手段。
訪團成員此次除關心關稅議題,也向楊懿珊說明僑界發展與雙邊產業媒合計劃。榮譽會長李維灝促成底特律與桃園機場結爲姊妹機場;理事蔣序龍近期更籌組全美20個分會會長赴鴻海威州廠參訪,搭建產業交流平臺。
目前距離8月1日僅剩數日,川普政府對臺是否鬆手,仍視最後幾日談判成果而定。臺灣則希望,在堅守產業核心利益的前提下,爭取最大可能的彈性與減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