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模式赴美」因應晶片五五分 學者提3難題
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2日提出「臺灣模式」,計劃在美國打造產業園區,以迴應美方希望強化本土製造的需求。對此有學者提醒,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成功模式並非能輕易移植至美國,面臨投資規模、供應鏈效率及勞動文化差異等多重挑戰。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表示,會在「根留臺灣、佈局全球」前提下,提出不同於歐盟、日、韓的「臺灣模式」,以四大面向推動在美打造產業聚落,降低企業成本跟投資風險,深化臺美供應鏈合作,鞏固雙方在全球高科技產業的領導地位。對此學者提出看法。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出席「臺美第五輪實體磋商進度說明記者會」。(圖/記者陳家祥攝)
根據《聯合報》報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美國提出晶片五五分,意味着至少需要5000億美元的投資。目前臺積電承諾的投資金額僅約1650億美元,雙方在資金規模上仍有巨大落差。
另外,臺積電在臺灣的高效運作得益於緊密的供應鏈系統,包括設備、材料商及客戶的即時支援。但美國的產業分散特性,使24小時供應鏈反應幾乎不可能,進而提高了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