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提晶片五五分 學者:我應換取軍售護臺

有學者表示,若臺灣的晶片產業一定要分流到美國,應交換美國出售並交貨武器保護臺灣。圖爲我國向美採購的M1A2T戰車。 軍聞社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出矽盾新解,喊出臺美晶片產能各半更能保護臺灣安全,臺灣專家們多對此保留,稱這更符合的是美國利益,若臺灣失去矽盾,不僅重要性會降低,更令人擔憂的是在美中談判格局下,這是不是川習交換條件的一環,或者成爲華府用來施壓北京的籌碼。

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楊永明說,這是歹徒搶劫,還說是爲你好,錢放在他身上才安全。

臺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指出,與臺灣安全保障比較有關的是美國的軍工製造能力,而非一般製造能力,說把晶片製造移往美國有助維護臺灣安全,效果應該有限。

左正東說,不是提高美國的製造能力就等於提高對臺灣的安全保障,更何況美國在臺海有事時是否一定出兵保臺,要視美國當時國內情況而定,並非百分百保證。

政大外交系兼任助理教授陳麒安表示,盧特尼克的觀點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但不見得符合臺灣利益;美國爲了要把晶片產能拉回國內,或者是在更安全的盟國生產,所以他們強調美國製造晶片才能保護臺灣,這是美國眼中的事實,但也反映美方對兩岸關係的悲觀,預作準備,以免衝突影響臺灣生產晶片。

臺灣能怎麼做?左正東表示,臺灣協助美國晶片製造能力應該要投入美國軍工產業,跟保臺有更緊密的連結,例如優先投入臺灣軍購項目,或者強化美國軍售,連結愈緊密,對臺灣的保障就愈明確。

陳麒安也提到,若臺灣的晶片半導體產業勢必要遷移分流到美國,應交換美國出售並交貨武器保護臺灣,不然臺灣既損失了晶片半導體產業的優勢,還無法及時或以合理價格獲得武器保護自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當臺灣的晶片半導體生產能力被取代時,也表示臺灣的安全地位被邊緣化。

學者們也關注美中談判動態發展,對於臺美晶片關係的影響。楊永明說,要注意川普政府的兩手策略,一方面對臺施壓,以關稅談判和臺灣安全爲由,要求臺積電增加投資,半導體產業增加赴美;另一方面以臺灣問題爲籌碼,在美中談判和川習會中施壓中方,特別是美方近日的臺灣地位未定說,讓臺獨籌碼成爲美中關係的試金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