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馬太鞍溪堰塞湖現場 特遣隊曝「難呼吸」有如世界末日

光復堰塞湖踏勘隊伍昨下山帶回沿途景況資訊。(圖/花蓮分署)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爆溢流,重創下游光復鄉,造成多人罹難、失蹤。因堰塞湖位處高山無路可達,林保署花蓮分署組9人深山特遣隊實地踏堪,隊員下山後形容沿途環境惡劣如「世界末日」、「太陽照不進來」,隊員長途爬涉蒐集資料影像將提供林保署專案分析。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羣策說,此行將作爲未來監測、勘查與工程規劃的重要參據,將研判是否有能闢出一條路到達湖區。

馬太鞍溪堰塞湖位於林田山事業區第118、122林班,湖區周邊地形非常險峻陡峭,多處斷崖,險象環生。花蓮分署與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東區搜救委員會(東搜)及高山協作團隊組9人探勘小隊,自「光復林道」、與6人「萬榮林道」進入堰塞湖區,已先下山,他們深入險峻山地實地踏勘。

光復堰塞湖踏勘隊伍昨下山帶回沿途景況資訊。(圖/花蓮分署)

帶隊官花蓮分署萬榮工作站賴光榮說,從光復林道出發,從1880公尺的海拔單攻下去到1000公尺,就是虎區的旁邊,就單攻下去再上來大概下到1300的時候,山區粉層就越來越重,呼吸很喘不舒服,蒐集沿途資料提供給花蓮分署。

「現場像是世界末日」,隊員布農族田宇綸說,因爲現場佈滿大量灰塵,太陽是完全照不進來的,能見度不到25公尺,呼吸也困難,好不容易纔拍攝堰塞湖流水量,所以要感謝東搜同行協助,才能順利完成這個任務。

同行東搜副總幹事黃先生描述,光復林道從20K之後,原本就比較破碎,一直到37K,因爲很多崩塌地形,37K海拔差不多在1900公尺左右,然後再高繞到海拔2250左右,然後再下切到溪谷,約1千里左右,當初攜帶繩子、器材,甚至電鑽都背上去了,就是準備要突破地形的準備。

光復堰塞湖踏勘隊伍昨下山帶回沿途景況資訊。(圖/花蓮分署)

黃羣策指出,此次特遣隊的勘察情況,跟蒐集到的照片,以及他們的路徑,都會用來評估是否有可能做一條路到達湖區,評估安全可行的施工與監測路線,並提供後續防災整備、監測規劃與工程設計參考,爲堰塞湖長期安全管理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