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中外差距 “杭州六小龍”的突破與思考

中經記者 李玉洋 杭州、上海報道

“目前,運動芯片這方面國產的已經可以用,但算力芯片比較受限,客戶傾向於用GPU。”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調研團隊一行前往杭州和上海調研,在與當地前沿科技企業座談時,雲深處科技高級產品經理鄭東鑫如此表示。

作爲“杭州六小龍”(深度求索、宇樹科技、遊戲科學、雲深處科技、強腦科技和羣核科技)之一,雲深處科技已是國內四足機器人頭部玩家,在電力巡檢、應急消防、警用安防、教育科研等實際應用場景中有着不俗的表現。鄭東鑫表示,該公司“大小狗”(絕影系列產品)去年已交付超千臺。

據瞭解,本次調研的企業還有強腦科技、羣核科技、阿里雲、腦虎科技、芯原股份、擎朗機器人、米哈遊、本站遊戲等高科技企業。那麼,這些企業和國外同類有多大差距?當前企業面對的難題有哪些?芯原股份(688521.SH)執行副總裁汪志偉表示:“作爲中國半導體IP第一股,芯原IP種類位於全球top 2,且97%研發人員在國內。”他還提到,相比於前段時間美國限制三大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對華出口,封鎖先進工藝節點對中國芯片行業的限制更大。

輕量化是機器人電驅發展新趨勢

今年春節過後,“杭州六小龍”火爆出圈。

除了大模型,科技圈的“當紅炸子雞”還有具身智能(機器人),“杭州六小龍”中有兩家就身處該領域。華泰證券研報認爲,過去一年中,四足機器人行業發展迅速,消費級四足機器人低至1萬元起售。

據悉,按驅動方式分類,四足機器人可分爲液壓驅動四足機器人、電力驅動四足機器人等多種類型。20世紀60年代,國外學者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四足機器人,此後,國外研製了一批先進的四足機器人,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當屬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的Big Dog,其採用的是液壓驅動方式。而國內的四足機器人最早出現於1991年,上海交通大學馬培蓀教授等研製出JTUWM系列四足步行機器人。

儘管國外四足機器人的起步較早,涌現出很多出衆的產品,但在我國相關領域從業者看來,中國的四足機器人也不乏自己的優勢,其中之一就是應用場景非常多。

需要指出的是,波士頓動力曾是全球機器人行業的領導者,其所採用的液壓方案的機器狗也是業內主流。然而,液壓卻有着噪音大、易漏液、元件精度要求高等缺陷。電驅雖然比液壓成本低且易於控制,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電機扭矩不夠,導致關節動力單元性能不行,只能被行業冷落。

等到伺服電機和電池技術成熟後,宇數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認定電驅版本的機器狗必將成爲未來機器狗產業化的方向。

事實上,波士頓動力所堅持的液壓驅動方案成本太高,導致背後的金主多次易主。2013年,波士頓動力被谷歌收購,2017年穀歌將其賣給軟銀,2020年軟銀又將其賣給了現代汽車。

2024年,波士頓動力開始轉向電驅方向,推出搭載伺服電機的新一代人形機器人Atlas,今年還購買了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和幾款小型機器人。

目前,雲深處科技自研出關節電機J60系列,並對外出售。據悉,關節電機J60系列已在絕影Lite3四足機器人上得到了充分驗證。鄭東鑫表示,通過研發新材料這些方式把電機變得更輕量化,這是電機技術的新趨勢。

“近兩年來技術發展特別快,通過引進深度學習算法等方法,四足機器人行業已小有所成,但還做不到任務規劃的程度。”鄭東鑫還表示,四足機器人的續航還達不到8到12小時的工作時長。

腦機接口中外競相追逐的新賽道

近些年來,腦機接口概念持續火熱。在政策層面,我國多地積極推動腦機接口產業發展。

今年1月,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聯合制定了《加快北京市腦機接口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腦機接口產業生態初步形成,在前沿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產品研發與創制、應用場景搭建等方面取得突破,技術創新體系逐漸完善。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的《上海市腦機接口未來產業培育行動方案(2025—2030年)》中也提到,引育5家以上具有腦機接口核心技術與產品研發能力的自主創新企業、10家以上產業鏈骨幹企業。2030年之前,實現高質量控腦,腦機接口產品全面實現臨牀應用,打造全球腦機接口產品創新高地,產業鏈核心環節實現自主可控。

據瞭解,腦機接口是連接大腦和計算機的橋樑,其核心是在人腦與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之間建立的不依賴於常規大腦信息輸出通路的一種全新通訊和控制技術,在技術路徑上主要有“非侵入式(腦外)”“侵入式”“半侵入式”三類。

強腦科技首席科學家周俊表示,非侵入式腦機接口主要用於娛樂、康復領域,而侵入式則是用於治療癲癇、截癱等神經相關疾病,前者商業化比較好實現,國內在這塊競爭激烈,後者國內與國外先進水平有1年到1年半的技術差距。而半侵入式在電極、芯片小型化和電池方面存在技術難點。

在腦虎科技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陶虎看來,在腦機接口這個賽道上,中外之間差距很小,幾乎沒有代差。“腦機接口是項系統工程,涉及到電機、芯片、算法、無線傳輸以及電池等領域,而中國擁有醫囑度好、費用低、臨牀數據易獲得等優勢。”陶虎說。

近年來,腦虎科技在侵入式腦機接口領域取得多項突破,團隊自主研發的“微創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腦機接口”,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傳統剛性電極對大腦損傷大、易引發免疫反應等技術瓶頸。

陶虎還表示,世界上腦機接口領域核心人才大多是中國人,但需要補充既懂臨牀又懂AI的複合型基礎人才。據瞭解,腦虎科技還擁有電極連接器、柔性電極、芯片等硬件產品。

談到芯片,汪志偉表示芯原股份是中國半導體IP授權收入最多的公司,2024年半導體IP授權業務客戶數量新增33家;此外,芯片股份還開展一站式芯片定製業務,擁有14nm/10nm/7nm/6nm/5nm FinFET和28nm/22nm FD-SOI工藝節點芯片的成功流片經驗。

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收3.90億元,同比增長22.49%;實現歸母淨利潤-2.20億元,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2.33億元。在一季度業務構成中,一站式芯片定製業務收入表現亮眼,其中芯片設計業務收入1.22億元,同比增長40.75%;量產業務收入1.46億元,同比增長40.33%。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