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龍」何以集中出現杭州? 五行元素曝光

「六小龍」何以集中出現杭州? 報告分析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圖:shutterstock/達志)

杭州「六小龍」。 (圖:「三里河」公衆號)

「六小龍」何以集中出現?杭州做對了什麼?這是當前不少地方的「大哉問」。就此,浙江5家省級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之一、直屬省政府的省發展規劃研究院課題組今天在澎湃新聞刊登專稿,從金、木、水、火、土:資金扶持、青年人才培育、液態創新網路、接續創新火種、厚植創新創業土壤,以及這五者的協同賦能、系統性增強等方面進行了解析。

蛇年開年,由雲深處科技、宇樹科技、深度求索(Deep Seek)、遊戲科學、羣核科技、強腦科技組成的「杭州六小龍」火爆出圈,向世界展示了「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也彰顯了杭州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順應AI趨勢、引領時代浪潮的態勢。

作爲「數位經濟第一城」,杭州2016年在「雲棲大會」上提出「尋找下一個阿里」,9年來孕育的新主體爲數位經濟創新提質注入了新力量,讓大家看到了AI時代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盎然春意。

「六小龍」爲何在杭州潛龍出水?答案或許蘊藏在「金木水火土」的五字訣之中。

金——耐心陪跑的「真金白銀」

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離不開風險投資、扶持資金、產業基金等「真金白銀」的「耐心陪跑」。「六小龍」看似橫空出世,背後的努力絕非一朝一夕。

2018年,製作人馮驥帶着遊戲科學公司的7人初創團隊來杭州,開始了創作《黑神話:悟空》的「取經路」,既要面對AI算力、算法等的壓力與挑戰,也要面對「中國做不出3A遊戲」的行業質疑。

對遊戲科學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杭州選擇在恰當時機「雪中送炭」——需要資金,就借勢第六輪動漫產業支持政策提供專項扶持資金;需要辦公場地,藝創小鎮就派專員對接保障,從鳳凰創意大廈到象山藝術公社,團隊人員從1幢樓擴充到5幢樓。

同樣在2018年,杭州一個考察團在美國波士頓一間地下室找到強腦科技,將其引入杭州,提供了市級科創基金的早期投資,2024年由杭州創新基金接力,完成2億元直接投資。

「杭州六小龍」有一些共同的標籤:都由年輕科技人才創辦,都處於機器人、人工智慧最前沿的科技產業領域,都屬於民營小微企業,投入大、週期長、未來收益不確定性高。面對這類「硬核」科技,杭州慷慨解囊,推出「3+N」產業基金,將擴大到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研究提出「三個15%」科技投入政策,從制度層面培育耐心資本。

包容十年不鳴,靜待一鳴驚人。杭州以「真金白銀」耐心陪跑市場主體,這或許正是「六小龍」掙脫引力、一飛沖天的首要秘訣。

木——根深葉茂的「創新人才森林」

城市間科技、產業的競爭,本質上是對創新人才的競奪,而大學是創新人才最主要的「策源地」。

在杭州這波創新浪潮中,浙大、西湖大學等院校扮演了重要角色。與浙大相隔一條馬路的紫金港科技城,與西湖大學一街之隔的雲谷,處於浙大和西湖大學之間的未來科技城,合起來構成杭州城西的創新大廣場,堪稱東方肯德爾廣場。

「六小龍」中有三家出自浙大系。深度求索創始人樑文鋒就讀於浙大電子工程系,其團隊正是基於浙大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沈澱,以「超高性價比」訓練出性能匹敵GPT-4的大模型。雲深處科技創始人朱秋國和李超團隊的技術突破離不開浙大控制學院的積累。羣核科技兩位創始人陳航和黃曉煌均畢業於浙大竺可楨學院。

深度求索、雲深處科技、羣核科技只是縮影,浙大校友堪稱杭州創新森林的「隱藏根系」。《2024浙江大學校友上市公司榜單》顯示,浙大共有351位校友引領313家上市公司,包括拼多多的黃崢、oppo/vivo的段永平等。還有不少類「杭州六小龍」的創新型公司如靈伴科技、思看科技、熾橙科技等,創始人也畢業於浙大。

浙大早在1978年創建計算機系時,就將「研究人工智慧理論、設計新型計算機」列爲建設方案第一條,爲AI研究奠定了基礎。成立於2017年的之江實驗室聚焦人工智慧和網路信息兩大領域,西湖大學致力於探索AI與各學科交叉融合,在最尖端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培養最優秀的青年人才,目前已成功發佈「AI科學家」Nova。

根深,自會葉茂;林成,終將參天。在硬核學科產教融合的「光合作用」以及人才網路「根系反哺」之下,杭州這片「創新人才森林」的每一片枝葉都在書寫獨特未來。

水——交匯融通的液態創新網路

數位時代的創新成果往往產生於生機勃勃的城市社區,而不是偏遠封閉的研究孤島。技術的邊界日趨模糊,知識的交換更加頻繁,創新網路呈現出「液態化」特徵。

液態化,就是創新知識、氛圍像水一樣浸潤城市,創新源從一個個孤點連接成網路,創新要素在網路中流淌、躍遷、匯聚與分散。在液態網路下,杭州通過數位經濟先發優勢聚合全球資源,借力民營經濟的活力跨界重組,技術創新間的「相鄰可能」交叉融合、互相激盪,創新創意從溪流變爲江河。

杭州在自然上坐擁江河湖海溪,在創新上也擁有縱橫貫通的「蓄水池」。以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等高水平大學和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等省實驗室爲錨機構,杭州提出構建環大學、環科創平臺創新生態圈,引導創新資源在區域內高濃度聚集、高頻次交流,形成「學科+平臺+產業」的杭州模式。

杭州還強調構建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圍、豐富的社會連接以及科技與藝術的「聯姻」,打造「具有創新品質的城市」。在杭州,以生產空間爲核心、產業集聚先行的「科創園區」正進化爲以產城融合爲核心、富有生活魅力、以人才集聚帶動產業繁榮的「創新城區」,創新人羣對於活力氛圍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實現高效能工作與高品質生活的平衡統一。

海納百川,潤澤萬物。杭州以液態創新網路涵養創新型企業和創新人才,爲他們提供了龍躍於淵的空間。相信在未來,這座優雅溫潤之城能匯聚起八方創客、各路高手,掀起科技創新的巨浪。

火——接續不息的「創新火種」

回溯歷史,杭州在別人猶豫時邁步,在別人徬徨時加速,一次次點燃、接續創新火種,讓「星星之火」匯聚成「燎原烈焰」。

「四千」精神、「兩板」精神、「杭鐵頭」精神,不斷激發一方人「敢闖敢幹」的創業熱情和「開放求變」的創新思維,在數位化浪潮中再創新業。從數位電視時代的華數領跑全國智慧廣電,到消費互聯網時代的阿里巴巴開啓全國電子商務新紀元,到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海康威視佔據全球視頻監控領域「C位」,再到如今的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時代,「六小龍」在全球科技舞臺掀起「杭州旋風」。

創新火種不僅閃耀「光」,還傳遞「熱」。在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最後一棒火炬手徐佳玲通過大腦操控智慧仿生手點燃主火炬。這隻智慧仿生手就是由「強腦科技」締造。因爲有了科技創新對社會人文的溫度賦能,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才有了重「掌」人生的機會。

如果創新火種有內核,那一定是「以人爲本」。如今,杭州散發着「科技之光」和「人文之熱」的創新火種,正如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中跨越時空的「弄潮兒」一樣,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生生不息。

土——悉心厚植的創新沃土

「六小龍」在杭州的成長成功,離不開足夠肥沃的創新土壤、鏈珠成串的創新創業載體以及將政策勢能、市場動能與人文基因熔鑄爲支撐科技創新的「有機質」和「富集層」。

比如,在杭州城西有個鎮,叫「夢想小鎮」,有條街,叫「嚮往街」,從心之所向到實現夢想,青年才俊在這裡找到了築夢的平臺。又比如,西湖區藝創小鎮從被關停的水泥廠、採石礦區蛻變爲有30餘項國家、省市藝術基地品牌的特色小鎮,誕生《黑神話:悟空》《長安三萬裡》《白蛇:浮生》等多款國潮動漫「爆款」。

「六小龍」中有一半位於城西科創大走廊,後者落戶了浙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2個大科學裝置、5家浙江省實驗室,以大學、大裝置、大科創平臺爲核心和衆多科技孵化器、科創園、特色小鎮組成的創新生態圈正在加速形成。從之江實驗室的源頭創新到阿里雲谷的產業轉化,從夢想小鎮的草根孵化到海創園的海外人才磁場,各類載體被創新鏈串起,形成「基礎研究-場景驗證-規模擴張」的閉環。

杭州還圍繞打造「青年發展之城嚮往之地」,提供人才補貼、實習津貼、住房補助、安心生活等「禮包」,吸引青年來奮鬥拼搏。政策效果也是顯著的,實現了城市與青年的雙向奔赴,杭州連續多年位列全國人口淨流入三甲。

從天堂之城到雙創熱土,杭州爲創新創業企業提供了全方位服務和支撐,讓創業者的夢想插上翅膀、馳騁翱翔。

金木水火土——協同賦能、共築生態

「金木水火土」作爲杭州創新生態的五要素,並非孤立作用、割裂存在,而是產生「化學反應」,通過相生作用不斷強化,實現從「要素堆積」到「生態噴涌」的系統性增強。

創投資金的注入加速了液態網路的循環。資金是科技創新的血液,是產業創新的燃油,政府引導基金、社會資本加速了信息流、人才流、技術流的交匯融通,形成如水系般的多維協作網路。流動的創新網路滋養了人才森林。開放融通的創新場也形成渦旋集聚的人才引力場,不同類型的人才在其中彼此交流、互取所長,同時培育出交叉學科和複合型人才。如遊戲科學團隊中來自浙江大學、中國美院等專業團隊成員間的碰撞,催生了《黑神話:悟空》實現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多元立體的人才叢林孕育綿延的創新火種。「苗木茁壯+灌木鬱蔥+喬木參天」的立體式人才譜系產生創新的規模效應,推動「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協同創新,爲「六小龍」輸送核心技術與人才,與城市的創新基因共振出技術突破與應用創新的火花。燃燒的創新之火積澱富集的創新沃土。

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是成功之母。杭州作爲培育科技型企業的「園丁」,堅持以發展的眼光看企業,樂見成功,也包容失敗,政策制定中充分重視科研探索和試錯的價值,注重保護企業創新的積極性。相關包容審慎的制度性成果沈澱下來,成爲培育來者的「土壤富集層」。屢出碩果的創新土壤持續吸引創投基金。除了「六小龍」,近年杭州還誕生了一批技術含量高、前景好的科創型企業。2024年,杭州共有獨角獸企業24家,僅次於北上深,列全國第四。「產業成熟度-資本回報率」正反饋循環不斷強化,使得創投基金對杭州更加矚目,如杭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就吸引高瓴、紅杉等設立專項基金,「厚土產碩果,碩果引真金」的現象凸顯。

「六小龍」等科技新貴扎堆杭州的現象並非「忽如一夜春風來」,而是得益於「金木水火土」的積澱以及彼此間的賦能。我們相信,未來的杭州定會在科創新賽道上迎來「千樹萬樹梨花開」。